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6)
期刊(94)
图书(15)
学位论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6)
期刊 (94)
图书 (15)
学位论文 (7)
按年份分组
2014(115)
2013(26)
2012(23)
2011(17)
2010(17)
2009(8)
2007(5)
2006(3)
2005(1)
200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4)
名人传记(1)
大科技(百科新说)(1)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
晋阳学刊(1)
学术探索(1)
史学月刊(1)
民间故事选刊·秘闻(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身体的解放:太平天国蓄发、放足令探析
作者:黄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太平天国  蓄发令  放足令  身体解放 
描述:大的重要意义。文章从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分析蓄发令解放男性身体之内涵,得出太平天国颁布蓄发令的直接原因是对抗清初薙发令,而本质原因在于体现归顺与征服。第二部分,分析放足令解放女性身体之内涵,得出
客家精英、基督教与现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以洪秀全、洪仁玕和
作者:陈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精英  基督教  政治社会变革 
描述:思想衍生出来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地处传统政治话语版图边缘的两广地区,在近代政治社会变迁中却走在了前列。近代不乏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重要政治运动,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在中国
客家“创意蓝染” 台中重放异彩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展现“蓝白之美”的客家蓝染,在台中消失多年以后,于今重放异彩。 太平区头汴坑是一个传统的客家庄,1000多村民约有八成为客家人,以务农为主,产业单一。在七八十年前,当地曾有蓝染工艺,可惜后来却消失无踪。而让这一传统工艺在台中复活的始作俑者,是水源地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叶晋玉。 叶晋玉说,头汴坑最有名的
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在台中县太平兰香园文化园区,两岸记者展示作品雏形。 本报记者徐蕾摄 本报台北10月19日电(记者徐蕾、王尧)已经消失多年的客家蓝染工艺,在台中县太平兰香园文化园区重现,包括蓝染手札
高观音与客家民间信仰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云雾中的高观音山色图片摄影/吴晓秋 高观音资料图 【采风】 位于梅城东南方的黄沙嶂,群峰耸翠,有一个登高览胜的好去处,名叫高观音。高观音集雄伟的山地风光、人文历史乃至民间信仰禅林于一身,同时它又是衔接泮坑风景区和清凉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景观链条,还是当年太平天国南方最后一支
客家“创意蓝染”台中重放异彩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年轻学员在展示他们的创意蓝染作品 【写真】 展现“蓝白之美”的客家蓝染,在台中消失多年以后,于今重放异彩。记者近日来到台中市太平福石园生态教育园区走访,但见阳光下,一块块蓝染布随风轻舞,漂亮的色彩、独特的创意,编织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太平区头汴坑是一个传统的客家庄,一千多村民约有八成为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
浓情客家千人宴
作者:郭玉玲李慧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这酒太美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千人宴,第一次是一个人来的,这次我特意带了四五个福建那边的朋友一起过来,如此美味的客家菜肴真让人流连忘返啊!”福建籍黄晓青先生在龙南工作多年,离开龙南后一直对杨村米酒念念不忘,只见他连饮数杯,赞不绝口。 6月21日午时,一场盛大的千人客家宴会在龙南县杨村镇开席
客家地名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漫笔话客]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这是由于客家人是客居地的后来者,反观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平原地区,多已为其他民系所占有。所以,从中原南来的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实在是由于情境所迫的无奈。我以前觉得,居住在山区,虽有交通不便,野兽滋扰之弊,但亦由于其相对闭塞,应有不易受外界影响而自成一统的
客家地区的古山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平远县仁居镇宝珠寨(寨门) [史迹] 冯锡煌文/图 在客家人南迁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饱受战乱和匪祸之苦。时至今日,客家地区一些险峻的山上,仍然保留着一座座古老的山寨或山寨遗址。这些古老山寨,在冷兵器时期的屯兵作战和百姓躲避“兵祸”、“匪祸”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众多的古山寨中,有历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