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2)
视频(50)
期刊(50)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2)
视频 (50)
期刊 (50)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
2013(13)
2012(6)
2011(10)
2010(10)
2009(7)
2008(5)
2007(4)
2006(5)
2003(2)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3)
海峡导报(2)
学术研究(2)
广东史志(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福建文博(1)
现代养生(1)
分忧(1)
厦门航空(1)
地图(1)
游荡赣闽粤探寻客家大本营
作者:贺泽劲 李继勇  期号:第5期 来源:地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文化 
描述:走进中国三大客家人聚集地——赣南、闽西粤东,走过号称“客家四州”的赣州,汀州,梅州和惠州,触摸客家文化的核心,打捞客家先民筚路蓝缕,跋山涉水的传奇,我们此行只有一个主题 ——客家。
从词汇看大本营地区客家方言的分片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4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本营区客家方言  南片  北片  南北混合片  蛇话 
描述:词汇比较表明,大本营地区的客家方言分为三片:粤东、粤中为南片,赣南、闽西为北片,粤北为南北混合片.这种分片有语音旁证,也有其历史背景.就小片来说,南片可分为粤东小片、粤中小片,北片可分为赣南小片、闽西小片.其中粤中地区有一种蛇话,也是客家话.
挖票客家大本营:蓝打组织战,绿攻年轻人
作者:兰文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又平 在岛内蓝绿选情紧绷之际,马英九、蔡英文双方不约而同跑到客家人聚居区拉票,橘阵营的宋楚瑜与“双英”一样,打出客家牌。 在台湾选票板块之中,客家票源是比较独特的一块,宗亲派系特征明显,地域上又分成北客和南客,北客和南客的蓝绿倾向不同。 台湾客家人约400
移民的客家文化
作者:小朝 宋兴国 STONE  期号:第6期 来源:厦门航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  汉民族  大本营  粤三省  价值观念  文化意识  大陆  南迁 
描述:大本营,客家民系始得在此形成。
客家酸笋
作者:赖晨  期号:第6期 来源:分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酸笋  客家人  客家地区  聚居地  春笋  闽粤赣  大本营  腌渍  成簇  发酵过程 
描述:作为客家人聚居地和大本营的闽粤赣地区,山环水旋,茂林深竹。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发现成簇成片的翠竹,有的紧相依偎,有的散漫疏朗,有的纤巧清秀,有的竹阴浓郁。在房前屋后,在深山幽谷中,在潺潺溪水畔,在峥峥瀑布侧,都有一丛或者多丛修竹,婆娑弄姿,使幽谷更清幽,使溪瀑更阴凉。
客乡粽叶 美丽香甜
作者:赖晨  期号:第17期 来源:现代养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边区  客家人  箬竹  聚居地  大本营  湿雾  叠山  赣州  青衣  色泽 
描述:闽粤赣边区的汀州、梅州、赣州的33个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与大本营。这里山连山,山叠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在深山幽谷,在潺潺溪畔,在峥峥瀑侧,都有一丛或者多丛箬竹,使幽谷更清幽,使溪瀑更阴凉,于润烟湿雾中,一袭青衣,平淡执着,砺风沐雨而立,染绿了山乡,增加了客乡清逸、幽雅、高邈的韵味。
三明市正顺庙谢祐信仰初探
作者:王莉莉 刘晓迎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明市  白水  谢氏  闽西北  民间信仰  族谱  尊王  大本营  宗教信仰  宁化石壁 
描述:以福建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西北客家大本营,自西晋永嘉之乱始,中原人陆续南迁定居以来,在这片土地上拓荒和休养生息,民众的宗教信仰亦随之而生。北宋沙邑二十四都(今属三元区)人谢祐,生于宋英宗年间(1064~1068),捐尘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因能"御大
客家与苗族迁徙的人类学比较
作者:廖开顺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苗族  迁徙  人类学 
描述: 客家和苗族分别是迁徙规模最大的民系和民族。为生存而迁徙是他们的共同点。客家和苗族在进入迁徙地的大本营以后,因文化与政治的背景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进程。
略论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
作者:赖雨桐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汀江流域  宁化石壁  梅江  客家先民  渊源关系  定光古佛  中原文化  丘逢甲  文化的传承  闽粤赣边区 
描述: 赣江、汀江、梅江流域所在的闽粤赣边区是“客家聚居地”、“客家大本营”,早已为众多客家研究者所肯定。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作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