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台长丹·卡利甘来梅访问 了解客家文化寻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少凤实习记者王雅)8月20日至22日,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台长丹·卡利甘趁出席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之机,专程由香港飞抵梅州访问,深入了解世界客都梅州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寻求与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商谈节目合作事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章新会见了丹·卡利甘。
据了解,毛里求斯国
-
客家人的服饰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金湟邱育斌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长久以来形成的客家文化,虽然仍源于中原文化,但又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相融合,形成了客家人自己的特色。从客家服饰来讲,就可见一斑。
客家衣着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在色调方面,喜欢素色,以蓝、黑、灰、白色为主,除少数妇女有镶边衣着外,很少
-
客家人的圩日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资料图片)
□林作尧
在客家民间的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圩日。圩日到了,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挑到乡镇所在地去进行交易,小商小贩更闻风而动,把城里的商品运到圩场高声叫卖,需要购物的村民们带上钱往圩场赶——这叫“赴圩”。买卖双方完成了交易,带着胜
-
浓情客家千人宴
-
作者:郭玉玲李慧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这酒太美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千人宴,第一次是一个人来的,这次我特意带了四五个福建那边的朋友一起过来,如此美味的客家菜肴真让人流连忘返啊!”福建籍黄晓青先生在龙南工作多年,离开龙南后一直
-
客家人的吃“汤”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文
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吃”文化,还培育出了尊老敬老、重情重义、热情好客的美德。这在客家人的热情待客上,便可见一斑。
客家人待客热情,在吃的方面非常讲究。他们招待客人吃饭,一般有固定的流程。客人入席后,主人便提上一壶温好的糯米酒,端上下酒的小菜,劝客人喝酒。然后,端
-
客家人的鱼篓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惠龙
鱼篓,是客家人用来盛鱼的器物,多由竹篾编织而成。形状灵活生动,制作精巧玲珑。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束颈与漏斗形张。束颈是为了便于系绳,好系于腰间或斜挂于肩上。漏斗形张,是为了便于放鱼,且篓里的鱼不易逃脱,这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因为客家人居住地多为山区、丘陵,那里沟、溪、河流纵横,昔日有水
-
客家人的“月半节”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昌高
客家人最看重三个节日:春节,清明,还有一个就是“七月半”。
“七月半”,也称“月半节”,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在客家人眼里,这一天也属于节日,仅次于春节和清明。客家人有强烈的血源意识,对自己的祖先充满了无限的尊敬和崇拜。他们把列祖列宗统称为“公太”、“婆太”。认为没有祖先就
-
客家人在清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4月4日又清明。
客家人在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意在慎终追远,发扬孝悌,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
清明扫墓之风,始于北宋末年。不过,其时不拜老墓,而只祭新坟。《东京梦华录》有云:“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扫。”随后,清明扫墓之俗逐渐风行而成。
开始,清明节既拜新坟兼拜旧墓
-
客家台商的惬意人生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邓国光在茶园里
农历十月小阳春,清流县智丰茶叶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上百名工人正忙着挖坑种茶,其中一位满头银发、个头高大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邓国光,是智丰公司的负责人。
邓国光祖籍广东,是来自台湾苗栗县的客家人。1992年,他到广东投资陶瓷行业,后来转投农业开发,在安溪县长坑乡引种经过改良的
-
客家人的“扛花子酒”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方彦
在客家,“花子酒”即“丁酒”,又称“添丁酒”。“扛花子酒”是一种扛着族谱及“添丁酒”在乡村巡游,继而在祠堂聚族宴饮的大型民俗活动。该民俗主要流传于赣南客家,该民俗活动一般集中在正月十五日前数日。
以南康客家人为例,按客家旧俗,凡族中生了男孩的人家,次年正月期间都要备齐酒菜、茶点,参加在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