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方言处所介词的语法功能举隅
-
作者:赖海燕 段福德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方言 处所介词
-
描述:赣南客家方言里的处所介词很丰富,有"在"、"到"、"的"、"来"、"过"、"去"等,大多数可以介引名词,表示客体存在的处所或位移的目标,从它的来源和语法使用特点上可以看出客家方言纵向沉积的多次性和横向融合的复杂性。
-
广东五华县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
作者:李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华客家话 体 级 介词 助词 描写
-
描述:的量级范畴进行了系统描写和分析。第五章,介词。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介词的用法及语义做了描写和考察。第六章,助词。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的助词做了描写和考察,包括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第七章,结语。这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阐述关于本文研究的一些思考。
-
浏阳客家方言中的“跍”
-
作者:沈雪飞
期号:第5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浏阳方言 跍 栖
-
描述:“跍”是浏阳客家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词.它可以作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和副词.做介词时可以用来引进时间和处所,以及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和状态的持续.本文主要对“跍”的来源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和用法,与相似介词“栖”和浏阳话中的“跍哒”进行比较,阐述它的动词义到介词义的演变过程.
-
两岸客家书写与客家文学发展之研究
-
作者:刘焕云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史的长河中,客家人曾经迫于现实,为了寻找安身立命的处所而到处迁移。所谓客家人,
-
论湖南汝城话的"拿"
-
作者:陈立中 朱涛
期号:第5期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汝城话 "拿" 歧义 语法化
-
描述:"拿"在湖南汝城话中既可以作动词也能作介词,作介词时既能表处置,又能表被动,还能表施与.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拿"的意义和用法;(2)"拿"的歧义及其消解;(3)"拿"的语法化过程.
-
兴宁赏灯 非遗拯救了传统建筑
-
作者:罗德胤 孙娜
期号:第11期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兴宁 客家文化 客家人 中国民间 花灯 客家民居 广东省 文化生态 元宵节
-
描述:从申请"中国围龙屋之乡"材料提供的详细清单和考察途中随处所见的一栋栋围龙屋来看,我们相信这一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这里,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还有赏灯的地域文化生态。当地流传的赏花灯仪式必须在围龙屋的祖
-
石城(龙岗)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
作者:曾毅平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城 客家方言 语法
-
描述:该文描写对象为石城(龙岗)方言的共时语法系统,系客家方言地点性的语法系统研究论题.论文主体部分共12章,约20万字,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共是语法系统的详细描写,包括名词、代词、动词的体、形容词、实词衍音、介词、助词、副词、处置句、被动句、双宾句、比较疑问句
-
客家方言的处置标记及其句式
-
作者:李小华
期号:第1期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处置标记 处置句 特点 来源
-
描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处置的标记词多用介词"把"、"将",也可用"拿";在客家方言中,表处置的标记在各地方言中表现不同。通过考察闽粤赣三省客家方言的处置标记——"将、将把、拿、得、帮、同、和、捉"及其处置句,可以揭示其内部的一致性,并探讨其差异、特征与来源问题。
-
闽西永定客家方言虚词研究
-
作者:李小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客家方言 语法 虚词 语义功能 语法化 探源
-
描述:的联系和发展,并探讨情态标记“可多”的语法化过程。第四章细致地描写了各个连词的语义功能。第五章对副词进行了分类的考察,并对各个否定副词进行比较和辨析。第六章逐个考察介词的语义功能,分析表示比较、被动、处置等相关句式,也探讨了“得”、“到”等部分介词的语源问题。
-
龙华红色歌谣
-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地区 革命老区 客家文化 深圳市 山歌 后花园 客家人
-
描述:。” 龙华白石龙村是当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领导机关和后方办事处所在地,在那个年代,白石龙人民创造了许多抗日山歌,至今这个村的村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传唱的山歌:“羊台山下白石龙,游击队员显威风;组织人民拿刀抢,打跨日军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