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88)
报纸(425)
学位论文(203)
会议论文(11)
视频(9)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88)
报纸 (425)
学位论文 (203)
会议论文 (11)
视频 (9)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637)
2013(95)
2012(103)
2011(100)
2007(40)
2004(8)
2002(2)
1999(1)
1994(1)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4)
嘉应学院学报(22)
方言(13)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老区建设(2)
福建艺术(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云梦学刊(1)
东南传播(1)
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
作者:刘胜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栗方言  客家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比较研究 
描述:声韵调、同音字表以及上栗方言的语音特点。第三章描述出以江西客家方言为代表的客家方言语音特点,并将上栗方言语音特点与之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上栗方言语音中的客家方言成分。文章第四章从客家方言特征词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作者:陈伯超 张勇 卢燕来  来源:地域建筑文化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福建  土楼  民居  客家 
描述:福建客家土楼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本文从土楼的平面形式、空间布局特色、装饰艺术、建造材料和工艺等几方面来分析土楼建筑,使大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龙川方言的南北比较研究
作者:侯小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川方言  差异  比较 
描述:增城、惠州等也有不少共同点。这种类型的客家话语音、词汇特点,有不少是跟粤语共有而跟梅县等多数客家话不同的,但我们却很难简单地认为这些特点都是受粤语影响的结果,只有在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闽西客家书画艺术风格之探讨
作者:章彬辉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闽西是客家祖籍地,长期的生产社会实践,自然结晶 出了深厚的客家文化。这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书画艺术。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名家崛起,精品如云,如华喦、黄 慎、上官周、伊秉绶、李灿、马襄、罗晓帆、宋省予、邱沺、 罗丹、胡一川等,都是闽西书画界的杰出代表。$$ 风格对艺术而言,既可观其概貌,也可察其实质。
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作者:余美珠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森林旅游  评价体系  资源开发  福建省 
描述:森林旅游区、闽西客家红色文化森林旅游区;对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发,分析了不同类型森林旅游区的特点、功能定位和产品开发的差异,海滨森林旅游区可开发成为以海滨海岛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森林旅游区;山野森林旅游区可开发成为以山地森林...
客话音韵论
作者:项梦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研究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方言地理学 
描述: 非官话东南方言 南方型(吴、闽、客、粤) ——南部方言 本文讨论的对象客家话属于南部方言的一种,其音韵特征为:(1)底层调位具有阳上调(包含部分古
“客家”新说
作者:聂传清 李炜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独特的“客家人”和“客家人现象”,长久以来不曾离开人们的视线,8000万海内外客家儿女自然是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移民与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海内外学者就客家文化的传散与接续、客
贺州本地话研究
作者:陈小燕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本地话  桂北平话  白话  方言比较  方言分类 
描述:的现象普遍,正趋于走向混合方言的进程中;贺州本地话等虽也有受客家话、西南官话影响的痕迹,但总体上仍明显表现出“内部一致性强”、“保留老粤语特点较多”等特征;而粤西怀集白话等则带有较深的受以广州话为代表
长汀客家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王桂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地理学  历史文化名城 
描述:“客家首府”。因为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和特殊的社会历史,长汀的文化遗产不但反映普遍的客家文化特质,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因此极具代表性。首先本文以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学
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以闽西苏区为例(1928—1934)
作者:袁年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产主义教育  客家文化  革命教育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关键在于忽视了教育所面对的文化现实;同时对于政权的过于依赖,无疑也会造成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在反向认同的过程中,闽西苏区教育首次面对了当时的文化现实,注意到了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