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30)
报纸(6263)
图书(1510)
学位论文(1248)
视频(403)
会议论文(358)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30)
报纸 (6263)
图书 (1510)
学位论文 (1248)
视频 (403)
会议论文 (358)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16)
2014(9441)
2013(1280)
2012(1310)
2011(1284)
2010(1127)
2009(695)
2006(181)
2005(84)
2004(1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92)
梅州日报(1771)
客家研究辑刊(590)
赣南日报(350)
香港文汇报(225)
深圳商报(160)
人民日报海外版(114)
中国烹饪(16)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西安社会科学(2)
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
作者:邓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  家谱  汉文化  南迁 
描述:,海南家谱概况。海南僻处中国南端,琼州海峡的阻隔使得通往海南的道路成为一条畏途,大陆向海南的移民经历了重重困难。海南家谱的编修是随着汉人的迁琼而逐渐兴起并兴盛普及的,目前所见的最早的修谱文献始于唐代后期,宋代是家谱由官修向私修转型的时期,但海南此时民间修谱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海南家谱的编修,从其发展阶段来看,没有经历家谱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从中途岔入,进而与大陆合流。家谱的功能,也并未经历萌芽阶段的优生功能、兴盛阶段的政治功能,而主要体现为普及阶段的伦理功能。这是由其孤悬海外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也是海南家谱在编修与功能上有别于大陆家谱之处。海南家谱的种类与格式、修纂与管理则更多地表现出与大陆家谱的共性。海南家谱的收藏方面,仍然处于以学者的私人收藏为主,公藏为辅的境况,不利于海南家谱的全面深入的研究。二,海南家谱的文化内涵。海南家谱的修撰虽较中国大陆地区要晚,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渐趋完善。本章主要探讨了海南家谱中的家规族训与修谱凡例、谱序赞词、追根溯源及少数民族修谱四个方面的内容,指出:家规族训与修谱凡例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民间家族修纂家谱的核心精神是敬宗收族与慎终追远,其基本原则主要通过家规族训和修谱凡例体现出来;谱序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各家族的家谱正是通过将族内外名人所写的序言赞词书之于众,从而达到联子姓兄弟,增重家谱的份量,提升本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的双重目的;为了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提高家族的荣誉,海南民间各家族的家谱都十分重视对迁琼始祖的记述。海南的少数民族主要为黎、苗、回三个民族,根据现有的资料,修有纸质家谱的仅有回族,其中三亚回族家谱失而复得,儋州回族家谱则完全汉化。而黎族主要是以一种传唱的方式述说祖先的迁徒和定居生活,即所谓的口述家谱,目前还在进一步收集整理之中。三,汉族迁琼与汉文化南迁。从秦朝开始,因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原因,汉人开始向海南迁移,从唐后期开始,世家大族因贬谪、任官、经商等原因迁琼者甚众。随着汉族的迁琼,自汉至唐,中原的政治体制在海南得以艰难确立;自宋至清,科举制度在海南逐渐推广;各家族将大陆各迁出地的文化迁入海南,并在本土形成新的家族。最终,海南从疠瘴之区渐变为中原清淑之地。四,海南家谱与汉移民文化分布。笔者从家谱切入,按照移民迁出地、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区别,将海南汉移民文化划分为沿海移民文化区、中原汉裔移民文化区、客家移民文化区。沿海移民文化区主要是指讲海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闽方言)的人群聚集区域,这是海南最大的一个文化分布区。中原汉裔向海南的移民比闽人的移民要早得多,从先秦时期就已开始了,直至当代仍在继续,中原汉裔移民文化区在历史过程中与沿海移民文化区发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甚至在语言方面已经与之融合。客家移民文化区是海南历史时期移民最晚的一个区域,前期更多地表现出个性,近期则表现出一种文化交融,但仍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研究发现,海南家谱表现出四个重要的特征:重视迁琼始祖;谱风朴实;记载海外移民;多民族家谱并存。尤其是谱风朴实,基本上反映了海南文化质朴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谱序实在,不造假;其次是不妄祖,不诬祖。而从修谱实践来说,各姓氏在修谱时多注重鳌清本源,很好地践行了不诬祖、不妄祖的理论。汉文化南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汉文化的南迁具有连续性。汉文化是随着汉人向海南的迁移而逐渐迁移至海南的,汉文化成为海南文化的主体是在宋代;二是汉文化的南迁具有地域性。迁自不同地域的汉文化保留了迁出地的特性,尤以闽籍后裔移民文化区、客家移民文化区最为突出;三是汉文化的南迁具有多元融合性。闽文化、客家文化、中原文化等汉文化最终在海南碰撞、交融,并形成了极具包容性的海南文化。从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中笔者得到四个启发:一是要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海南家谱;二是家谱是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纽带;三是海南省应利用家谱,打好侨牌,更好地为海南的经济建设服务;四是要继续加强海南家谱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
旅游村镇的文化空间再造研究
作者:徐鑫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村镇  文化空间  文化传承  再造  培田村 
描述:随着旅游活动的展开,旅游开发与村镇的文化空间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村镇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同化与变异。在旅游大背景下探讨村镇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整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化空间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了村镇文化空间的构成及形成机制,并从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出发,考察了旅游活动对村镇文化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文中选取的案例研究对象——培田村,是一座位于闽西客家地区的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镇,文化氛围浓厚,在十余年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业的影响也渗透到了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为调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现实条件。案例研究综合了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方法,全面而详细地考察了旅游业对培田村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及意识空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村镇文化空间的再造方法,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村镇传统文化保护双赢的局面。
五华老画家温治邦当过中学音乐、美术、物理老师,小学校长,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温治邦和他的版画作品 温治邦的版画作品 【七彩人生】 ●本报记者李少凤特约记者万自明 “刀笔颂神州”,这是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已故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古元生前给我市五华老画家温治邦的题词。日前,温治邦成功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土生土长画家行列中,他是当今唯一成功
“无房户”无法办理当地户口,结婚、生子、教育皆“碰壁”无房
作者:蒋铮 巢文芯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对新人在广州黄埔区南海神庙千年古牌坊前举行婚典仪式。不少无房“新客家”仍在期待翻越婚姻面前这道“户关”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摄(资料图片) 羊城晚报记者&蒋铮&实习生&巢文芯 8月14日,傍晚7时30分,刘若兰下班回到了南海黄岐的家。女儿小玉扑出来迎接妈妈,刘若兰却笑不出来。“小
异质语言文化的相遇和融会:圣经中译本研究
作者:赵晓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文化  相遇融会  圣经中译 
描述:;粤方言广府分支的广州话;客家方言粤台分支话和粤北分支的三江话;官话方言江淮分支的南京话,官话方言北京分支北京话,官话方言西南分支汉口话。这些数量众多的方言圣经译本留下了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大、文学表现形式
中国高中生英语辅音发音的错误分析:以上海市某高中三年级学生
作者:刘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汉语方言区  辅音发音  错误分析 
描述:在的主要错误和问题,但因实际考察情况和资源有限,决定除去客家方言区学生发音的调查研究。所以,这篇论文最终只分析研究了六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赣方言区,湘方言区,闽方言区以及粤方言区)来自上海某所中学高三学生的英语辅音发音问题,并且分析了可能产生这些问题和错误发音的原因,特别是母语的迁移影响,汉英两种语音系统的区别以及发音者自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各方言区学生的录音采样,以及借助语音软件与标准音RP音的对比,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发音者在哪些音上存在问题,特别是那些我们人耳分辨不出来的语音区别特征。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带有很强的方言口音的高中生,特别是来自中国东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学生,最容易用汉语的发音方式代替英语发音方式。总体来说,来自北方方言区的学生发音问题和错误最严重而来自沿海城市,比如上海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则相对较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词首的/l/,/r/,/θ/,/e/,/?/,/?/,/?/的发音比较困难,错误百出。除了受普通话影响之外,各大方言区也有着自己的语音系统,导致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辅音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从而发音时出现一些特殊错误。这些问题及错误可以归咎于错误的语音教学和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方法和技巧的匮乏。总体来说,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学生的固有发音习惯,学生的态度和心理以及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知识的不足都会影响学生的英语辅音发音。最后,作者根据研究的结果给予了一些英语语音教学和发音练习的建议。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形象。洛神在萌芽期只是一个没有自我的符号,被任意塑造和想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洛神赋》里,洛神的形象丰满了起来,填补了洛神无故事情节的空白,使洛神神话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以后的洛水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洛神形象的演绎期,“感甄说”被广为接受,洛神形象就朝着现实化、凡人化的方向发展,具有了更多的爱恨情仇。另外她和曹植的关系也是被凸显的重点。《洛水悲》是用戏剧的形式来演绎洛神爱情故事的成功之作,由于戏剧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而被注入了些新的因子,更加强化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大段的独白和对白成了揭示人物内心的有力手段,具有戏剧性。《聊斋志异·甄后》借用小说的形式,另辟蹊径,记述了甄后因不忍刘祯因她获罪而来到人间以身许之的故事,这里的甄后洒脱不羁、个性独立、不为情所困,打破了洛神以往钟情于曹植的樊篱,而有了新的意义。洛水文学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话语方面的载体,创造了文学神话的典范,它能唤起华夏子孙的民族记忆,找到情感认同,它所体现的河洛文化根的特性,对客家文化和闽台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卢氏宗祠:一个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的变迁与重建
作者:卢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文化空间  宗祠功能变迁 
描述:一个鼎盛时期。本文以卢氏宗祠为研究对象,它是一个典型的客家祠堂。兴建于明朝末年,经历了两次被毁,现在村中的祠堂是清光绪七年第三次重建的。面对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历史丰富的祠堂,作者拟把祠堂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来描写。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下,祠堂经历着不同功能的转换,它由传统时期的社会教化和基层治理中心转变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乡村教育的场所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文化记忆和经济开发的双重功能。对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卢氏宗祠政治社会功能的分析,始终以“国家——社会”理论视角为观察点,探讨“国家”与“社会”二者互动之下的宗祠功能变迁逻辑,并总结出关于在新形势下,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方法。农村公共空间是农村社区健康运行的要件之一。在公共文化空间里,村民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公共舆论更有作用,合作也更易达成。农民参加公共空间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其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公共空间打造应当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核心,而祠堂作为农村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经历了国家与社会的变迁之后,更能发挥它在建设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纽带作用,所以构建新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保护以祠堂为代表的传统资源,国家和社会其他力量应该加大资源的投入,配合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推动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
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作者:何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条形民居  自然通风  量化分析  集合住宅 
描述: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现代集合住宅的设计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集合住宅设计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条形民居跨越了闽海、客家、广府三个不同的文化区
福永:打造时尚与古典交融海滨新城 立新湖新兴产业区、清华产
作者:刘启达 瞿明光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立新湖新兴产业区鸟瞰图。 今年,宝安区福永街道将在产业升级方面迈出新路,先后启动了立新湖新兴产业区、清华产业园以及大空港建设等大型项目,按计划,福永将围绕“两中心、双主轴、六大功能区”的空间结构模式打造时尚与古典交融的海滨新城。 “凤凰山下伶仃洋、正气高歌文天祥”、“山湖海景人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