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州客商会建百姓商场创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日前,由广西柳州客家商会投资成立的“客家缘购物广场”在柳州试业迎客。客家缘购物广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做老百姓身边的商场”为战略,致力打造成为客家商会服务民众、宣传客家文化、展示客家风采的新平台。 据了解,目前在广西工业名城和西部工业重镇柳州市,辖区约有50万客家人及其子属,客属企业家已成为
-
客家商业招牌及其变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老字号:“聚盛祥”
客家老字号:“万和”
【摭拾】
冯锡煌
作为商铺标志,区分行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特点,用于招徕顾客的商业招牌,在客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明代以前的商业招牌,多用布帛制作,挂在酒坊、栈房或食宿之店,称为“酒望”、“店招”,又称为“幌子”。那时,乡村街市都
-
过境公路鳄湖路成了城市主干道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伟方觉得生活在惠州很幸福。《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摄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1996年,陈伟方从老家梅州来到惠州,这一待就是17年。他见证了惠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陈伟方记得,刚来惠州时,惠城区只有环城西和南坛比较繁华,江北还是大片的草地,过往惠州大桥还要收费。当时公交车非常少,主要交通工具
-
客家番薯制品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杨遵贤
番薯,又称红薯、地瓜,遇上年成不好,稻米紧张的时候,是其他农作物无可替代的充饥食粮。它有多种制品。每年秋季,番薯收成后,农家通常除了留种外,先将它们分出大、中、小三种。大的磨粉或切片,中等的在冬春季节蒸煮吃,小的煮半熟或切开或煮半熟晒干。
刷薯粉是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劳动。刷薯粉之前,要
-
深圳“非遗”客家凉帽濒临失传
-
作者:马璇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航燕现场编织客家凉帽。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文/图
“深圳哪里能买到客家凉帽?”最近,一位从马来西亚归来的老华侨陈立明致电本报询问此事。他说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母亲曾在马来西亚买到过深圳生产的客家凉帽,此次来深圳他很想买几顶带回去送朋友,结果走了许多商场超市都没有找到,他还上网查到了
-
十月朝客家糍粑碌碌烧
-
作者:曾海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社区“巧手妈妈”们在做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日前,沙田社区一帮“巧手妈妈”聚在一起,做客家糍粑送给社区孤寡老人。
糯米粉、花生、芝麻……在沙田社区居委会的饭堂,“巧手妈妈”已经把做客家糍粑的原料准备就绪,正准备“大干一
-
探访“客家黄酒之都”河源
-
作者:何 鑫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深圳商报记者 何 鑫
9月21日起,为客家黄酒“量身打造”的《广东黄酒》地方标准,将正式实施,由此传承千年的客家黄酒以及神秘的“客家黄酒之都”走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
原本是“小众化”的客家黄酒为何要推动地方标准诞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战略构想?上周,应《广东黄酒》客家黄酒标准负责起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