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0)
期刊(154)
学位论文(18)
视频(7)
图书(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60)
期刊 (154)
学位论文 (18)
视频 (7)
图书 (6)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204)
2013(101)
2012(109)
2011(109)
2010(87)
2009(51)
2008(49)
2006(14)
199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牡丹江大学学报(2)
飞(素质教育)(1)
当代人(1)
群文天地(1)
宜春学院学报(1)
美食(1)
群文天地(下半月)(1)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1)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南康客家“鲤鱼”为个案
作者:张玉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民俗体育  调查研究  鲤鱼灯 
描述: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1南康客家“鲤鱼”最早由宫灯演变而成,产生于唐末,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受赣南地区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它的发展经历了鼎盛—萧条停办—恢复三个重要时期。“鲤鱼”是龙灯
采茶传奇
作者:邱德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中国  当代 
描述:采茶传奇
客家风俗:“添丁上灯”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何树强 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结婚、去世的大喜大悲,因之有人称之为人生三大礼仪。由于各地风土人情的不同,因而又衍生出许多不同色彩的人生礼俗。但其中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就是在许多地区都不约而同通过作为载体。如新生儿诞生礼的花灯,婚礼仪式的大红灯笼等等。 在岭南粤北的客家人大多选择了花灯来庆贺新生儿诞
独树一帜的客家瑰宝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石城灯彩。邱有平摄 石城灯会(也称石城灯彩)在南唐(公元953年)就已开始在民间盛行,距今已历千余年,是石城独特的民间艺术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石城灯会闻名省内外,1992年石城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灯彩之乡”。2008年“石城灯会(灯彩)”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石城方言中,
客家年味儿 灯盏糕起锅了
作者:吴林增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导报讯(记者 吴林增 文/图)连城县的陈先生说,小时候,他对于过年的印象,就是油锅里那热气腾腾的灯盏糕。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炸灯盏糕,那是儿时的记忆。 现在,要吃灯盏糕,无需逢年过节。它已经成为客家人一种风味小吃:早餐吃着刚起油锅的灯盏糕,配着香淡爽口的豆浆,是绝配。 陈先生每次去连城县城,都
花灯水上漂客家文化传
作者:鲁云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9月17日晚,一轮晶莹剔透的明月高挂在星空的画布下,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迎来了永安市罗坊乡首届花灯艺术文化节。这是该乡首次组织全乡范围的民间传统花灯展示,更是罗坊节庆文化、祈福文化的一次有效传播。 远离城区的罗坊乡,盛开着朵朵非遗奇葩“莲花灯”。制作千姿百态的莲花灯是罗坊乡传统的民间文化,至今
客家百家姓灯笼将上“秋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宏昌在灯笼上写姓氏。 本报讯客家人常在春节等喜庆活动中使用的传统竹编纸灯笼将登上央视“秋晚”。记者了解到,“秋晚”开场中会有这样一幕:200多名演员手提写着百家姓氏和堂号的客家传统竹编纸灯笼,从各个入口登上舞台,形成一个壮观的场景。 记者昨日获悉,这120对大号竹编纸灯笼经梅城中华街竹编灯笼世家
兴宁赏:客家人的精神驿站(中国民间工艺)
作者:王锦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宝盖 兴宁市拥有粤东地区最大的盆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这里的客家先民是来自中原黄河流域,既传承了中原传统文化的血脉精华,又孕育了客家文化的人文品格。随客家先民一道从中原迁徙而来的花灯,是客家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折射着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花灯是我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广东梅州兴
客家艺术花艳赣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茶童戏主》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赣县田村人刘盛涵在制作客家花灯。 流传至今的古代民间说唱艺术“宁都道情”。 赣南客家歌舞《禾杠舞》。 表现赣南百姓生产生活的客家高跷。 客家摇篮——赣南,以其保留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精湛的
心心相依共促繁荣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8月13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赣州召开后,在赣州各地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赣台两地客家人同根同族,血脉相连,应借助“客家力量”推动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共促两地繁荣发展。 上犹县文化馆馆长李丽激动地说:“相同的语言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我作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