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兴宁赏灯:客家人的精神驿站(中国民间工艺)

兴宁赏灯:客家人的精神驿站(中国民间工艺)

作者:王锦强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15版:中华瑰宝

【入库时间】20130310

【全文挂接】

【全文】

宝盖灯

兴宁市拥有粤东地区最大的盆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这里的客家先民是来自中原黄河流域,既传承了中原传统文化的血脉精华,又孕育了客家文化的人文品格。随客家先民一道从中原迁徙而来的花灯,是客家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折射着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花灯是我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广东梅州兴宁客家地区的传统花灯由元宵佳节的花灯演变而来。兴宁花灯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兴宁花灯寓意美好,寄托着兴宁客家人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善良愿望。花灯也体现着兴宁客家人的信仰色彩和传统文化心理。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某村男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总不能尘埃落定,做父母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有好心人劝他父亲说:明年你先请一盏花灯回家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第二年果真把媳妇娶回家了。

兴宁花灯体现了人类古老的自然崇拜民俗,是儒教、道教、佛教的结合,延续着悠久的民间社祭文化,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和族群记忆。兴宁“赏灯节”是当地一种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习俗,各姓氏的赏灯活动大多在正月初八至十九之间进行。

由于兴宁的客家先民初到兴宁时人较少,客家人势单力薄,产生了多生男丁的愿望,客家话丁与灯同音,添了新丁,被喻为“赏灯”(上灯)。生了男丁的人家,便在赏灯时举办筵席,邀请亲友前来庆祝。因此,赏灯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是观赏花灯,猜灯谜;二是庆祝添丁。同村同姓赏灯活动一般是老祖屋先赏灯,依次分开。赏灯最集中是正月十一、十二、十三,那时整个兴宁地区变成不夜天,从下午6时至晚上12时,到处灯火璀璨,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彩霞满天。

花灯装饰红花代表女孩,养女儿叫添红花;花灯装饰白花代表男孩,养男孩又叫添白花。一般花灯装饰白花多过红花。添丁,出人才之意。“花灯”是爱情的含义,花代表女性,如花似玉,花前月下,做父亲的添了新丁第二年就要请花灯,按其含义是为新丁娶媳妇的意思。

兴宁传统赏灯节内容极为丰富,赏灯节前要定做花灯,到了赏灯日要请花灯,请花灯日安排村中男青年成群结队,一路上锣鼓喧天,燃放爆竹把花灯请回来,敬放在祖屋上厅正梁架下,“花灯”装饰有“花带”,一个新丁就一条花带,二个新丁就二条花带,本村今年有多少个新丁,就有多少条花带。这一时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大摆筵席,喜气洋洋。宁新街道办的花罗墩罗屋正月十四赏灯日,在晚上还要举行“烧烟火”形式(花灯)。

兴宁花灯的最大特点是六格外形结构,以圆形为主。兴宁花灯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选材利用本地的竹为原料,根据花灯的大小尺寸进行裁料、火熏、扎架、糊纸。兴宁花灯为六格圆形灯,上下结构,共分5层,分别用手工绘画“恭贺新喜”、“状元及第”、“仙君送子”、“全家福满朝贵”、“子孙满堂”、“弦箫鼓乐”、“歌舞升平”等图案。

兴宁花灯,在客家地区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祈盼吉祥、幸福的象征。兴宁客家地区民间流传的花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据调查,全市17个镇、3个街道办至今流传着制作花灯的习俗与传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