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20)
期刊(291)
学位论文(51)
视频(13)
图书(9)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20)
期刊 (291)
学位论文 (51)
视频 (13)
图书 (9)
会议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406)
2013(186)
2012(244)
2011(230)
2009(124)
2008(114)
2007(44)
2006(24)
1996(1)
按来源分组
政协天地(5)
客家文博(5)
嘉应学院学报(5)
岭南文史(2)
民俗研究(2)
西江月(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四川戏剧(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1)
嘉应大学学报(1)
一个客家村落的民间信仰和文化认同:赣南北部石城客家宗教仪式
作者:周云水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村落  民间信仰  仪式  文化认同 
描述:通过宗教仪式来增强族群文化认同的意义。
客家方言研究的喜与忧——几位专家谈客家方言研究现状
作者:曹冲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研究成果  专家  研讨会  现状 
描述:从 2 0世纪开始 ,就有学者对客家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 ,特别是近 2 0年来 ,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客家方言研讨会也多次召开 ,研究客家方言的专家学者 ,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但专家们认为 :客家方言的研究 ,比起粤方言、闽方言的研究成果 ,还是落后了。
专家点评与亮分
作者:李遇春  期号:第1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家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文化性格  客家人  “志”  “情”  家乡 
描述:“家乡莱”是一个充满了浓郁乡土风味的意象,写作时要提防一般意义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作文老套,不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物“承载它无法负重的所谓“情”和“志”。曾俊文的(家乡菜〉文风朴实明净,围绕“客家让豆腐”这道菜,不仅写出了客家人虚心谦让的地域文化性格.
赣南客家民间仪式中吹打乐形态研究:以于都唢呐“公婆吹”为例
作者:张晓艳  期号:第7期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仪式  吹打乐  唢呐 
描述: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葛垇乡婚嫁仪式及吹打乐在仪式中的运用为例,解析赣南客家民间吹打乐在民间仪式中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力,为进一步研究赣南客家文化提供实例。
闽南与客家中元民俗仪式比较
作者:苏娟娟  期号:第12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南  客家  中元节  仪式 
描述:闽南和客家这两个民系都是在闽地形成的,目前传统的闽南人居住区中,大多是闽客杂处的,闽南客家民俗礼仪自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事象,其表现形式与仪式内容反映人民的生活、文化中具有传承性的意识形态和习俗惯例。
客家宗族的仪式文化:以客家古村白鹭村祠堂仪式为例
作者:钟海清  期号:第6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宗族  仪式  教育意义 
描述:借鉴意义。
赏兴宁上灯习俗:以兴宁叶南镇罗氏家族上灯仪式为例
作者:王秋珺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仪式  家族  习俗  村落 
描述:这一天是2012年的正月十二,兴宁叶南镇石禾坪村的罗氏村落里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炮竹声声,一年一度的上灯仪式就要开始了。从2011年正月十三至2012年正月十一期间,该家族一共增添了四名男丁。于是,整个家族的人在正月十二这一天齐聚一堂,一起为四名新生男孩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
赣南客家“寿木上座”仪式调查
作者:张嗣介  期号:第2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地  仪式  赣州  赣南  客家  准备 
描述:在江西南部的赣州湖边镇一带农村,人们到了60岁时便要为自己的后事准备棺木,完工时还要开摆酒席举行隆重的仪式,将棺木置放于大厅的楼梁上,当地农村俗称“寿木上座”。
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教授
作者:黄义祥  期号:第3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客家研究  专家  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大学校长  燕京大学  学术关系 
描述: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教授
林日耕:土楼里的“专家导游”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导游  专家  旅游事业  政协委员  振成楼  普通话  龙岩市 
描述:爱土楼,他就是龙岩市政协委员——林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