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87)
期刊(448)
学位论文(176)
图书(39)
视频(33)
会议论文(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87)
期刊 (448)
学位论文 (176)
图书 (39)
视频 (33)
会议论文 (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33)
2014(678)
2013(278)
2012(274)
2011(270)
2010(208)
2009(114)
2008(110)
2007(50)
2006(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3)
赣南日报(13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
岭南文史(5)
源流(4)
福建文学(3)
音乐大观(2)
长白文艺出版社(1)
中国民族博览(1)
美食(1)
中村傩:客家民俗“活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朱新民 具有悠久历史的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中村傩。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日前,笔者与
客家古戏台与古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爱看戏。过去,戏剧演出便是客家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甚至于私人请戏班演戏,成了某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固定的戏台,这些古戏台,都贴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古联。如上杭中都
客家芋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口林忠成 文/图 芋包在永定土楼景区是广受欢迎的客家特色美食,它不带汤汁,体积小,便于携带,不用餐具可直接用手抓着吃。旅游过程里常出现无法及时就餐的问题,这种便携式小吃可解决这个难题
客家薯粉芋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悠悠客家情,脉脉故乡亲。我是赣南客家人,从小就喜欢吃客家小吃,比如客家芡粉饺,芡粉饺又名薯粉饺、芋饺、芋包。客家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芡粉饺,包银包金包发财”。 芡粉饺就是用芋加适量番薯粉做饺子皮包成的一种饺子,制作方法简单,一般将个大、易烂的芋洗净,连皮放置锅内用文火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
赣南采茶客家艺术一枝花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谢东琳 采茶给赣南人民留下了许多深刻和美好的回忆。这个在赣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一枝花”,它依然在江西及周边省市的剧院、庙宇、宗祠、乡间上演,为客家人瞩目。
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响——观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参军》
作者:黄玉英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2年3月4日至5日,在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相约春天——2012年新春公益大展演”活动中,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给省城的观众带来了一台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参军》,剧情
《八参军》:客家风情的艺术集成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刘青 特约记者欧艳芬 激越的唢呐声破空而来,大幕在《十月怀胎歌》的“孕”舞中轻轻拉开。“公婆吹”、做肚兜、纳鞋底、送郎调,矮子步……在《八参军》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曲调都是那样熟悉和亲切,《八参军》可谓客家风情在舞台上的艺术集成。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评价道:“《八参军》
“客家妹”菊下月到新加坡演出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菊情歌独唱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举行,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赞赏。 菊(陈菊芬,见右图)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音乐系的声乐教师,近年来她在广州等举办过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以及新客家山歌个人专题演唱会。她出版的专著《天籁回响——广东客家山歌》,被誉为“新客家山歌”代言人。 同时
客家诫谚语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居安思危) 乞食行大路。 (穷不丧志) 饭唔敢乱食,话唔敢乱讲。(谨言慎行) 十个手指有长短。 (人无完人)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广结人缘) 好马唔食回头草。(一步到位) 细时偷针,大时偷金。(积微成著) 若爱好,两头来。(礼尚往来)
推出“新客家情歌”
作者:郑惟之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被誉为“新客家山歌代言人”的陈菊芬近日推出了她的第五张纯客家山歌专辑《十二月想郎——菊新客家情歌》。 谈起客家山歌,菊有说不完的话:“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父亲是山歌剧团团长,母亲是音乐老师,所以我从小受到熏陶,对客家文化有一种难舍情结。参加工作后,我教的是民族声乐,在教学过程中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