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13)
期刊(243)
图书(132)
学位论文(29)
视频(8)
会议论文(3)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13)
期刊 (243)
图书 (132)
学位论文 (29)
视频 (8)
会议论文 (3)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
2014(407)
2013(106)
2012(123)
2011(132)
2010(95)
2008(51)
2007(19)
2004(5)
198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0)
闽西日报(69)
客家研究辑刊(46)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
广西文史(4)
客家文博(3)
闽台文化交流(2)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
新校园(阅读版)(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清代岭南诗人宋湘研究
作者:刘光耀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湘  诗学主张  诗歌创作  客家特色 
描述:的形式,对诗人的生平思想、诗歌风格和诗论主张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观照。
泰华诗歌研究
作者:陈淑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华文文学  诗歌主题 
描述:学。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泰华新文学就已部分本土文化,至50 年代起,随着中国侨民政策的变化,泰华新文学逐步实现完全本土化 转向。80 余年来,大多数泰华作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及80 年代至今的两个文学发展阶段,泰华文 坛出现过现代主义,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80 年代后的泰华诗歌 语言日益丰富、规范,并从词汇、内涵、风格等方面展示出自己的特 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文化学、美学、 语言学等方法,从以下几个层面论述泰华诗歌的主题,通过对泰华作 家的文化意蕴以及他们的作品的研究一探泰华诗歌的艺术风格。 首先,泰华诗人重故乡、重爱情亲情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讴歌人情美,流露出思乡和文化传承的 感情。其次,泰华诗人是在佛教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与影 响中形成发展的。 第三,谈泰华诗歌中的新词汇与语法的特点、韵律美感,探讨泰 华诗歌反映泰国华人的社会、社会黑暗、下层人民生活。展现泰国华 侨华人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性格和情感思想。
丘逢甲“沧海”意象研究
作者:任聪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丘逢甲  台湾  意象  沧海  《岭云海日楼诗钞》 
描述:感的研究者尚少。台湾辅英科技大学丁旭辉先生撰文从丘逢甲诗作中“沧海”意象入手探索丘逢甲内渡后的心境,虽在丘诗意象研究领域颇有开辟之功,但得出的结论却不尽正确。他提出丘“沧海”意象主要是指代台湾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研究
作者:王水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客家诗歌  诗歌创作  民俗风情 
描述:的客家方言。 文学有地域性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学术界众多学者的认同。清代汀州客家诗歌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清代汀州的山水景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汀州客家诗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
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歌
作者:张松滨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象征诗派  盗火者  非对称性比较 
描述:常复杂和丰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语言革命与语言畸变,以丑为美和奇特观念联络的意象创造原则,化欧与化古中的异国情调,情绪化主题的多向阐释性等等。戴望舒是中国象征派另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在中国象征
乡愁、诗人情怀和佛学信仰的杂糅:鬼叔中“风土系列影像”研究
作者:蔡月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独立纪录片  “风土系列影像”  鬼叔中  毛晨雨 
描述:到了已知世界,不仅是由于奇特,更是由于平常。①纪录片,以1922年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为开山之作。纪录片作为纪实性的文化影视作品,为人们认识自我和他人提供了一扇窗口。中国独立纪录片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吴文光的《流浪北京》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鬼叔中用影像纪录的方式搜寻福建宁化乡间的风土民俗,欲以此来“为农耕时代唱一曲挽歌”。由于鬼叔中的拍摄对象是乡间的风土民俗,故采用“风土系列影像”的称谓。本文以鬼叔中的“风土系列影像”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分析,访谈,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试图为以福建宁化客家的风土民俗为拍摄对象的“风土系列影像”配以文字理论上的阐述,发掘其作为“非官方性质”的文化搜寻抢救影像活动的价值所在。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创作者研究,影像研究和比较研究。首先,在创作者研究中,本文尝试从鬼叔中的多重身份(客家人,诗人和独立影像作者)出发,从影像作品反观作者本身,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鬼叔中的独立影像作品中,体现出了在其影像创作上的乡愁、诗人情怀和佛学思想的杂糅;其次,在影像研究中,本文分别从传统技艺和传统宗教文化这两个层面上来对鬼叔中的“风土系列影像”进行影像分析。在传统宗教文化方面试图引入人类学仪式理论来分析客家人的泛神信仰;最后,在比较研究中,本文将鬼叔中的《罗盘经》和毛晨雨的《神衍像》进行影像对比分析。发现这两部作品虽同为乡土题材的独立影像,但在主体性介入、诗意和仪式元素方面所存在的不同之处。本文将鬼叔中的独立影像与其他影像进行比较,在更深层次上来解读鬼叔中的“风土系列影像”,试图发掘其特殊价值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广东客家茶文化与客家名茶品质研究
作者:卓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  客家  茶文化  名茶品质 
描述:和市场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促进客家茶产业的发展,抛砖引玉。研究的主要结果有: 1、首次比较系统地揭示了客家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包括客家茶叶的历史与种类,客家茶山、茶寺、茶亭,客家茶具
刘湲交响音《土楼回响》和声技法研究
作者:成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回响》  和弦结构  和声逻辑  调式调性  全息  功能与色彩 
描述:响乐。”1并且音乐理论界也开始了对该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本文就是在论述这部作品和声技法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使和声与中国民族化音乐完美结合,从而对“和声民族化”的问题提供一些可接受的、可借鉴
河坝个歌-利玉芳诗作之客家书写研究
作者:陈丽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玉芳  客家意识  本土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為隱微、激昂和清明三個階段,呈現流動之風格。
198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在威權統治下,其客家意識萌發,將原鄉記憶書寫及對母語的憑弔,藉由同為「他者」的女性經驗書寫,悄悄發出「隱藏的聲音」。1996年第二本詩集《向日葵》出版、受到解嚴之後種種社會運動之影響,其作品的關懷「主體」從女性擴大到族群、環境生態和台灣國際地位等社會現象,客家意識亦轉趨濃烈,開始以母語創作,紀錄大陸尋根之旅的所見所思。2000年第三本詩集《淡飲洛神花茶的滋味》出版,其客家認同明顯在地化,嘗試以客語歌謠書寫記憶中的童年、家鄉和風俗文化,充滿懷舊之情。2010年第四本詩集《夢會轉彎》出版,面對多元化社會的「主體」紛擾,以包容、豁達的心境書寫生活中的人事物,風格溫馨,透露超越現實的「主體合一」之期待。
本文經由分析利玉芳的客家意識在創作歷程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探討其客家書寫策略所認同的內涵是什麼?客家身分與詩中的女性形象從「激進」轉趨「保守」之關係如何?
最後,藉由利玉芳在女性經驗和客家意識之間擺盪的書寫,以不同的語言抒發她對現實生活的關懷,以及當代政治、社會事件的批判,說明作者對改變女性、客家族群和台灣的邊緣位置的期待,以及身為台灣本土客家女詩人,從事創作,不僅具有為傳統女性開創出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方式之意義,亦確立其客家身分之認同與定位。
台湾客语现代田园主题作品研究
作者:吴育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  客家文化  客语诗  现代诗 
描述:代詩中田園主題作品產生的原因;第三章「台灣客語現代詩田園主題作品的分類」將所有的作品依其內容進行分類,歸納田園主題作品的主題類項;第四章「台灣客語現代詩中田園主題作品形式特色」討論詩人創作的藝術手法,針對表現技巧與修辭,說明作品的特色。第五章「台灣客語現代詩中田園主題作品內容特色」為文本分析,研究作品內容,了解詩人創作所欲傳達的意旨;第六章「結論」針對本論文作扼要整理說明,最後,則希望藉由此一研析,能確立台灣客語現代詩田園主題作品的意義與價值。 台灣客語現代詩的發展起步較晚,期望能藉由本文研究能吸引更多的人,一起投入台灣客語現代詩這塊領域,為客語現代詩的研究注入活水,壯大領域,使研究成果更加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