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53)
期刊(3617)
学位论文(1060)
图书(780)
视频(212)
会议论文(211)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53)
期刊 (3617)
学位论文 (1060)
图书 (780)
视频 (212)
会议论文 (211)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6)
2014(4941)
2013(966)
2012(1030)
2011(1003)
2010(820)
2009(452)
2008(436)
2007(236)
2006(1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8)
闽西日报(641)
音乐时空(8)
广播与电视(6)
艺术探索(3)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设计学报(1)
桂海论丛(1)
清代台湾客家族群性格重塑的研究
作者:汤韵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台湾客家  族群性格  重塑 
描述:为文化背景,以台湾客家移民史为依托,结合清代台湾的时空背景与台湾族群关系等情况深入分析清代台湾客家族群性格重塑的缘由。探析过程中尽可能回归到历史的复杂性上来,以免简单。同时重点突出清代台湾客家性格
台湾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之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为中心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庙 
描述:使得義民祭典逐步由家族祭祀發展為跨村庄廟宇,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全臺灣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本論文之主要發現有五:
1.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中的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信仰,已逐漸成為其他族群
台湾地区客家童谣之研究
作者:陈淑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描述:析。共分三節。首先說明兒歌與童謠之異同,其次敘述客家童謠之發展,然後探討客家童謠對兒童所產生之影響。
第三章客家童謠之美感表現。共分五節。首先談論客家童謠內容中陰柔的月光,其次是提到腔調的多變性,然後是客家童謠中的音樂美及節奏感,接著則是強調詞類的多變性,最後敘述客家傳統生活的樸素美。
第四章客家童謠的分類。乃將所搜集的客家童謠分成娛樂及教育兩大類,分門別類外,並舉例說明。
第五章客家童謠之文學探討。共分四節。首先從客家童謠的句子談起,其次談押韻,接著說明客家童謠的修辭,最後談到客家童謠的變例問題。
第六章客家童謠的內涵。共分四節。首先說明客家童謠與母語之相關及客家童謠之語言特色,其次從物質文化來討論客家童謠,包括食、衣、住、行及謀生方式,然後探討客家童謠所呈現的精神文化,包括民俗、歲時禮俗、宗教信仰及客家精神。
第七章客家童謠與客家棚頭戲。首先介紹客家棚頭戲,包括其意義與作用,接著說明客家童謠與客家棚頭戲的相關。
第八章客家傳承童謠與創作童謠之比較。乃針對客家傳承童謠與創作童謠,而分別從主題內容及形式表現兩方面來進行比較。
第九章結論。綜合說明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希望透過此次的研究,能觸發新的觀點,更拓展客家童謠新的發展方向。
服务品质、关系行销及转换成本对工业产品转换意愿之影响—以台
作者:黄宝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底片  印刷电路板  转换意愿  转换成本  顾客满意度  关系行销  工业市场  服务品质 
描述:如何在品質及價格兼具的情況下,仍有異於競爭者的差異表現,已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
因此,本研究以發展差異行銷策略模式為主要研究動機,以顧客滿意度為基礎,加入兩項不易被模仿的元素-服務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机关课责之研究 – 以我国中央与地方客家行
作者:郭士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  代表性行政机关  课责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机关 
描述:,近代各國政府在保障少數族群上,將代表性官僚機構,設置族群行代表性行政機關,來確保少數族群的價值與利益。 我國客家族群因歷史脈絡,於1987年客家運動開始發展,促使客家社團、電台與電視節目
聚落祭祀与礼生-以杉林区莿仔寮祭祀活动为观察中心
作者:林贵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落  祭祀  礼生  三献礼  祭祀圈 
描述:傳統祭祀活動之進行大多有一定的禮儀形式,因此,本研究以「祭祀圈」為理論基礎,藉由杉林區莿仔寮的祭祀與禮生的兩個面向,探討客家聚落傳統祭典與儀式的文化涵義。研究內容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則探討祭祀圈的概念與源由、客家的傳統祭典(祈福、還福、普渡)儀式、三獻禮與九獻禮的淵源及禮生、地理先生的職掌。第三章是本研究論文之研究設計與實施方法。第四章是關於莿仔寮聚落的發展與聚落內禮生的探討。第五章則是紀錄莿仔寮聚落內的祭祀活動,特別從禮生所主持的三獻禮等儀式實施觀察研究,將儀式的進行加以紀錄整理。第六章則是對莿仔寮祭祀活動的特色進行深度分析,第七章則是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發現,莿仔寮庄聚落內祭祀活動有以下的特點:一、從祭祀活動的參與中表現對聚落的認同與關懷;二、在客家傳統祭祀活動中扮演著祭祀文化主導者的禮生,及由禮生主持的三獻禮,均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三、關懷孤魂、求神庇佑的敬義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四、莿仔寮庄與鄰近莿桐坑庄、板產庄的祈福、還福遶境範圍重疊。形成由不同地域組織的人群各自舉辦相同祭祀活動(祈福、還福),是超村落性卻又信奉同一神明(伯公)的祭祀活動,顯示該聚落居民的認同意識較為複雜,既有客家認同,又有地緣認同,還有鸞堂信仰的認同。整體而言,莿仔寮庄聚落祭祀活動表現庄民祈求神明保佑,重視孤魂的敬義塚和普渡的祭祀儀式,維持聚落間良好情誼,並且展現對家鄉族群之認同。
古筝悲情乐曲中的按揉音和滑音分析
作者:张亚琼  期号:第13期 来源:成才之路·中、大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筝派、潮州筝派多用按揉音,河南筝派多用按颤音)。以下将把这二者合为一种技法进行分析,暂且统称为“按揉音”。 1.按揉音之音色 在古筝悲情乐曲中,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原本可以用右手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作者:徐凤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唱腔  三腔一调  伴奏 
描述:本地及外地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的艺术营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属于地方戏曲。在戏曲中,戏曲的唱腔是确立戏曲剧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为取得对赣南采茶戏全面、科学、深入的认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唱腔艺术特征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戏曲工作者根据曲牌的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把唱腔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通常称为“三腔一调”,其曲牌共有三百多首,其中由《送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广为传唱。为了保护和发扬流传下来的赣南采茶戏音乐,本文从采茶戏的唱腔及其伴奏两方面论述了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通过对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的探讨研究,挖掘出蕴藏在这一艺术形态上所折射出的审美,文化观念的发展。论文的写作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田野工作基础...
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
作者:蔡小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  客家山歌  源流  现状  思考 
描述:粤东北,全市所辖七县一区,除丰顺县南片的几个乡镇外,都是纯客家人居住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被誉为盛开在南粤大地的一株山茶花,而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客家山歌,是一座民歌宝库,与梅州的“客都”地位是完全相称的。 “客家”先民,世居中原,是古代汉族的一支。由于外患、饥荒、盗匪和兵灾等原因,从汉末东晋到清末民初历经五次迁徙,最终定居南方各省。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自然也随身带去了中原文化、中原方言、中原民歌,如当时已流行的民歌《诗经》、《汉乐府》。客家山歌在歌词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在音调上也不乏有中原民歌的印记。客家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原民歌。 由唐至宋,客家先民在大江南北辗转了七、八百年,是客家山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