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24)
期刊(665)
图书(268)
学位论文(192)
视频(129)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24)
期刊 (665)
图书 (268)
学位论文 (192)
视频 (129)
会议论文 (42)
按年份分组
2015(130)
2014(996)
2013(176)
2012(207)
2011(181)
2010(180)
2009(101)
2008(104)
2007(51)
2004(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3)
广州日报(35)
中国记者(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民主(1)
新闻爱好者(1)
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
福州:海风出版社(1)
新闻导刊(1)
凌启莲:中西文化交流中客家凌氏的掌门人
作者:彭全民 廖虹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凌启莲 彭全民 廖虹雷 2008年深圳布吉凌志辉主编《河间凌氏族谱(二编)》载,1912年,时年68岁的深圳客家凌氏家族掌门人凌启莲寄语后人说:“成一个民国伟人,做一个乡闾善士,他日家声丕振,会观兰桂赛春芳”。凌启莲是深圳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他牢记祖先的“先贤懿训”,又笃信基督的“救世福音”,
编写客家山歌组建山歌艺术团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曾友康在创作客家山歌。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谭宇川欧阳德辉 编者按:如今的大亚湾,发展的蓬勃活力、社会的和谐之气处处显现。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上,从来就不缺少追求梦想的人们,他们用全部的热情甚至生命,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追梦画卷。本报《大亚湾新闻》今起推出《筑梦大亚湾》栏目,记录这些人在大亚湾
760岁客家古村清代已有“义务教育”
作者:卜瑜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太乙书院。 篛过村全景。 文/图 记者卜瑜 通讯员沈荣金、廖春花 粤北群山之中有一条客家村落,迄今已有76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村中孩童就已一律免费上学,可谓岭南地区“义务教育”雏形。这条村就是南雄市水口镇的篛(音同弱)过村,该村日前被省有关部门正式认定为“第四批广东
世界长寿乡蕉岭客家人的饮食探秘
作者:钟祝生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前我市的蕉岭县被授予“世界长寿乡”称号。该县人均寿命显著提高,寿星人数不断增多,主要得益于优美秀丽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绿色原生态食品,并具有当地客家人鲜明的特色饮食。 蕉岭客家地区的主粮是稻米。以稻米为原料,通常制作成“饭”和“粥”两种熟食;杂粮有番薯、芋头、树番薯(即木薯)、南
寻味台北士林夜市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现在的士林夜市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捷运站对面的临时集中市场,于2005年11月24号正式启用,由于通风、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问题,台北市政府于2002年10月14日将原士林市场拆除,仅保留
龙泉驿一种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了“1个区图书馆+146个流动图书室”的所有服务承诺,实现了一人持卡,多馆借还,一馆藏书,多馆利用,把原有的图书资源利用效率放大了上百倍,实现了公共图书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了人人都能读书,喜读书,从阅读中
艺术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垃圾纪念碑”用了中国大理石复制的普通家庭用门板,一种能让人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以及廉价媚俗的室内装饰的材料。通过这件作品,艾未未对于“将中国城市老区快速拆毁,用当前那些过度装饰的建筑取而代之
川风流
作者:章武  期号:第10期 来源:海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和全家尊卑有序的大一统格局。 看来,本楼的主人——在台湾彰化等县当过官的胡旃乡,不但见多识广,富有创意,还是个颇有反潮流精神的人。在“君子言义不言利”的清代,他能高举发财致富的大旗,很不
THE TIME OF SUJIA WEI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似乎安抚着百年的遗憾。不管何时,历史总是忘不了这个地方,苏家围的旧墙断壁上完整地保留着从土改、大跃进、大寨、文革、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30多幅历史标语,《当年记事》和《当地记事》讲述着国家民族
惠州木雕:钟情客家元素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毛国忠的木雕佛像姿态万千。 喜欢旅游的毛国忠每到一处,总喜欢淘一些木雕回来。 毛国忠收藏的木雕作品。 毛国忠技法娴熟,注重细节刻画。 毛国忠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 用硬木雕成的“软蓑衣”。 弟子们在创作。 毛国忠在创作木雕作品。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