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语文教学中的方言利用问题
作者:杨云鹏  期号:第0期 来源: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莆仙方言  推广普通话  语文教学  利用问题  闽方言  词语  莆田方言  方言区  语言  口语 
描述:汉民族历史悠久,分布的区域又广,千百年来语言不断发展衍变,正如明代语言学者陈第所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汉语内部也形成了纷纭复杂的各种方言。我们福建尤为突出,现有以福州话为
民众日常使用语言与政党认同关联之研究
作者:林于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境遇论  语言  政党认同  语族活力理论 
描述:而語言的活力是否旺盛,則可利用語族活力理論理檢視之,其中包含了三個重要的因素:人口、地位以及制度的支持。 在台灣, 語言的使用主要可以分為國語、閩南語、客家語、國台語並用及國客語並用。由於國民黨政府來台,帶來了國語政策,欲藉由國語增加民眾對其認同以及政權正當性,因此日常使用語言為國語者的政黨認同會偏向泛藍。而閩南語被民進黨賦予政治意涵,其或許利用了較多數人使用的閩南語製造了「我群」的概念,吸引了日常使用語言為閩南語者的支持。日常使用語言為客家語者、國台語並用者在藍綠多元文化衝突下,其政黨認同傾向中立。最後,日常使用語言為國客語並用者由於國語的語族地位優於客家語,使國客語並用者有傾向泛藍的趨勢,且未來仍有繼續關注的價值。
客家方言和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徐世华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中学语文教学  普通话  方言区  通假字  韵母  古音通假  “信”  辅助教学  《琵琶行》 
描述:客家方言和中学语文教学徐世华语言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现代地域方言是古代的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分化的结果。在闽西北山区,当地的方*言是客家方言的一个分支。客家方言起源于东晋末年间中原一带的古语。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当地语言的词汇和*发音特点(如中古汉语的全...
传统客家村落的空间结构初探: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武北  村落  空间结构  意象 
描述:摄取“语言”解读当地村落居民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及社会意识
享受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 林清书,福建省武平县人,龙岩学院教授,《龙岩学院学报》主编。从事汉语汉字、客家文化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或参编论著多部。科研成果收入《汉语方言大词典》、“上海师大方言数据库”等。 【记者】林教授,你花许多时间在学术领域中耕耘,在艺术生活中探索,请你谈谈你的生活观? 【
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思考
作者:陈建民  期号:第4期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民俗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杨成志  跨文化问题  徐松  国语  边缘科学性 
描述:林的《客家研究导论》、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张东荪的《知识和文化》,都有不少地方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内容,材料丰富,而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四十年代,我国一些语言学家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调查少数民族
客家妇女“围身裙”的艺术美
作者:熊青珍  期号:第5期 来源: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围身裙  纹样  结构  线条 
描述:文章从客家妇女"围身裙"的装饰纹样入手,从艺术的角度阐述了客家妇女"围身裙"在纹样的构成、色彩方面达到寓变化于统一、融合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为一体的艺术之美。
台湾闽台传统歌谣研究评述
作者:傅倩琛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歌谣  闽台歌谣  闽南歌谣  歌谣研究 
描述:汇集的顶峰。20世纪60年代出现台湾歌谣研究专著,论者从语言学、文艺、社会与民俗文化、版本等视角展开讨论,其源流考辨,以歌谣实例证明了台湾传统歌谣主要来自闽南祖地,是对闽南语言文化的认同及民族
合唱《行路难》分析
作者:秦晋 韩亚宁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在易  行路难  结构  和声  创作手法  客家山歌 
描述:合唱《行路难》是陆在易的合唱代表作之一,作品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合唱创作的丰富手法和旋律写作的深厚功力。本文对作品的结构、和声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并对作品中的客家山歌创作进行了研究。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作者:周建新 陈文红  期号:第2期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空间—意义结构 
描述: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