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69)
期刊(1703)
图书(248)
学位论文(229)
视频(110)
会议论文(3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69)
期刊 (1703)
图书 (248)
学位论文 (229)
视频 (110)
会议论文 (3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81)
2012(579)
2011(555)
2010(528)
2009(192)
2008(196)
2007(103)
2005(19)
1988(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83)
其它(424)
闽西日报(2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
八桂侨刊(3)
时代文学(2)
科学时代(2)
银行周报(1)
广东党风(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保持原乡的客家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学者手记] 2008年7月18日,这一天对我来说注定终身难忘,因为我第一次踏上了那样熟悉而又陌生的台岛土地。是年访台,是参加新竹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客家研究高级研修班”。活动共持续8天,除了聆听学术报告、集中研修讨论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我们到乡村、市镇进行田野考察。为方便我们考察,主办方还给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庆祝开业一周年 发扬成绩更好服务三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黄佳丰通讯员邓竞辉实习生陈古妤)昨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举行开业一周年暨新系统上线庆典活动,副市长叶胜坤出席庆典并讲话。 据了解,梅县客家村镇银行自去年11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至今,共拥有总行营业部、仲元支行、畲江支行等三个营业机构,已实现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8亿元,累
老的老小的小,守不住古宅文物 梅州地区大量客家古民居仅剩老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埔古民居莲瑞流馨 梅县联芳楼、大埔花萼楼、梅江区南华又庐、继善堂……这些承载着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民居,像一颗颗价值连城的耀眼明珠,散落在梅州城乡大地。然而,由于梅州古民居留居人员多为老弱妇孺,保护意识较淡薄,保护措施和相关硬件设施也不到位,近年来客家古民居内的文物出现了一种“在保护中流失
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梅州开幕 汪洋许嘉璐黄华华出席;74个投资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羊城晚报梅州讯 记者黄蔚山报道:为期三天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6月23日在被誉为“世界客都”的广东省梅州市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界精英共1500人(其中台湾嘉宾900人)聚首梅州,畅谈“弘扬客家文化,共建幸福家园”这一主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全国人大常委
“小吃名县”邀您元宵品美食 2011年梅州市“中华文化游”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锦让特约记者黄志忠通讯员肖根平)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有“中国小吃名县”美誉的大埔县将于元宵佳节前后大打“美食旅游”牌,在2月17日至18日,将由中国烹饪协会、广东省烹饪协会、市旅游局、大埔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2011年梅州市“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暨大埔首届客家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为海内外
社论 客家同根 两岸同欢 ——热烈祝贺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天下客家,本是一家,都是由中原南迁的“河洛郎”。 世界客都梅州今天迎来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最地道的客家城乡,端出最地道的客家豆腐,献上最地道的客家山歌,还有最地道的客家娘酒,最盛情地款待海峡两岸的客家乡亲。这不仅是一个巅峰交流的大会,更是一场亲情团聚的盛会,实在是可喜可贺! 客家同根
梅州“客家天下”斥资27亿豪赌文化生态旅游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全国首个旅游产业园———梅州“客家天下”,近日以举办2011年中国婚庆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形式,首次对外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客家天下总占地面积2000公顷,自2006年开工建设以来,一期
客家歌舞醉倒苏西洛总统伉俪 ——梅州市山歌剧团赴印尼演出剪影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山歌剧团演员表演非常投入 印尼总统伉俪在演出结束后,亲切会见嘉宾和演职人员并合影 市山歌剧团演员在精彩演出 精彩的演出让全场观众如痴如醉(本栏图片均由市山歌剧团提供) 印尼文艺团体同台献艺 民俗歌舞生动再现了
梅州温公祠后人揭秘客家围龙屋 客家大宅:馆藏丰富的文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市温公祠围龙屋的整体建筑外形有圆有方。 围龙屋内的老巷蜿蜒通透,光照充足。 深圳商报记者 方良腾 王海荣 文/图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
上页 1 2 3 ... 8 9 10 ... 54 55 56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