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客家母亲河一江清水 我省采取多项举措确保汀江长治久安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潘园园) 流经闽粤两省、被称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在备受社会关注的“7·3”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发生2个月后,水质状况究竟如何?今后该如何避免此类重大污染事件发生?昨日,龙岩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痛定思痛,举一反三,积极作为,还客家母亲河一江清水。
溶液安全隐患消除
汀
-
走近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五 于都“茶篮灯”:独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慧 段观连 记者钟蕾
“十二月倒茶过大江,脚踏船头忙忙走。脚踏船头走忙忙,买了细茶转家乡。十一月倒茶雪花飞,雪花飞飞飘郎衣。郎在路上做官转,妹在家中等郎归……”随着一阵甜美嘹亮的歌声,七八个身穿彩服、腰系彩带、手持纸扇、肩挑茶篮的男女踏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舞起。轻松灵动的舞步,伴着二胡、唢呐、锣
-
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紧邻广东省府广州市委,这一正宗“老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省府周边居住区将穿上米黄色“外套”。 本报记者李健摄
越秀洪桥街六合园社区围墙翻修迎亚运。本报记者吴进摄
新添景观:应元榜将介绍洪桥贡院文化。(规划效果图)
新买磨石圆叮当,
一心买来磨豆浆。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啮啮到天光。
——— 洪桥街豆腐寮旧时
-
■专访中山大学副校长、台湾研究所所长陈春声认为,客家文化是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专访
中山大学副校长、台湾研究所所长陈春声认为,
客家文化是粤台交流重要纽带
特别要鼓励两地青年
多融入日常性交流
粤台两地的独特客家情缘对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促进粤台两地未来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中,怎样发挥这种独有的文化渊源优势?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在粤台客家文化方面有着
-
广东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与产业化研究:以传统工艺美术与视觉产业
-
作者:刘根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文化变迁、文化传播、文化漂泊、文化遗存等精神现象,它们构成了极其丰富而美妙的人类精神生活图景,也是当下文化教育与大众娱乐的重要题材。<br> “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它却是文化产业研究
-
围龙屋:品读客家传承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围龙屋
“一座围龙屋,一座客家城”。到梅州旅游,一定要看围龙屋。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其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
-
梅州市自驾游开发研究
-
作者:陈远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驾车旅游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
描述:开发。<br>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在理论基础部分,回顾国内外自驾车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总结其特点和影响因素;概述梅州市旅游资源和自驾车旅游现状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为梅州市自驾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
下曹古村 谁来擦亮这颗客家明珠?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张瑞兰 俞祥波 刘才恒 文/图
“20立方木头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全族92个男丁,每个男丁出300元钱,用作修缮公厅的费用。”5月9日,家住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的曹广发,召集族里乡亲开会,商讨族里“安俊公厅厦”的修缮问题。
下曹村位于省道富下线495公里地段旁
-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世界客都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天,是一个值得梅州人民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国家文化部为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梅州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市在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地
-
梅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
作者:曾志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客家文化 生态旅游 旅游观光
-
描述:和现状分析入手,在总结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析梅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SWOT),提出梅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方法是:运用旅游、农业、生态和文化等专业理论,采用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