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研究知名人士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畅谈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曹优生)国家文化部最近批准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建设世界客都、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日前,就我市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保实验区的重要意义,以及下一步应如何继续做好客家文保实验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客家研究方面
-
客家文学创作,梅州有许多好的资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简介:
何建明:江苏省苏州市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12年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已出版报告文学作品50余部(篇)
-
客家文化是梅州最大特色和财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志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钟小丰摄)
昨日下午,记者在客天下采访了刚刚回到家乡梅州的客籍著名文物收藏鉴赏家谢志峰先生。谢老此次专程回梅,将参加今天在客天下举行的谢志峰宋湘翰墨馆、谢志峰“著作等身”雕像揭幕式,以及其最新巨著《一代名楼》的首发式,并向家乡梅州捐赠一批其收藏的客家文物。
虽然刚刚经历
-
让客家古村落成为世界客都的又一标杆 ——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曹利祥为梅州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献计献策。(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罗娟娟钟小丰
人物简介:曹利祥,男,1956年9月出生,广东大埔人。现任中共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长期从事出版、文艺管理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既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
-
近年来,由于梅州古民居多为老弱妇孺在守望,保护意识淡薄,探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民警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通讯员林豪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专门制定出台了《保护客家古民居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市各地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并把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
-
当代客家青年应扬长避短锐意进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简介】
刘明贵,嘉应学院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管理科学和教育管理研究,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3项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记者游文君实 习 生叶柳青
青年,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希望;客家青年,担负着
-
罗秋俊:身在海外,情系客家
-
作者:刘遐昶林煌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秋俊在参访梅州期间与团市委书记何铭峰(右)互赠纪念品
【新生代】
人物档案:罗秋俊,祖籍梅县程江,197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小商人家庭;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青年团副总秘书兼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特别事务官;曾经是最年轻的市议员和华人政党成员。作为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客家人,他秉
-
免费培训“撬动”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发展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宁化客家小吃今年参加中华名小吃认定大有斩获
■文/刘才恒 罗旺水
【他山石】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宁化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客家小吃,努力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新路
-
清溪水永远在她心中流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沈义像
文革期间两地分居的曾三、沈义书札4件
【人物】
朱紫球
提要:韩江有一条最大的分支河流叫产溪河,从韩江西边溯河而上,不足5公里,便到了丰顺县黄金镇。这方水土,孕育了两位不简单的客家女性,一位是李坚真,另一位就是沈义。
2013年,是革命前辈沈义大姐诞辰100周年。最近,笔者以严谨、认真
-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余秋雨作客“客家讲坛”精彩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实习记者侯慧妮郑康伟黄汶
本报记者罗娟娟
中华文明始于4200年前
余秋雨:中华文明正式形成时间离现在有4200年,即是公元前21世纪,中华文明就成形了。一种文明成形有三个标准:一是要具备文字,二是必须有民间的聚居方式,三是有金属冶炼。在4200年前,中国就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