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客家研究知名人士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畅谈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

客家研究知名人士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畅谈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2版:梅州新闻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本报讯(记者曹优生)国家文化部最近批准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建设世界客都、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日前,就我市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保实验区的重要意义,以及下一步应如何继续做好客家文保实验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客家研究方面的知名人士和有关部门负责人。

 积极申报创建,终获批准设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设立10个文化生态保护区。2006年9月,国家《规划纲要》颁布后,各地都积极开展争创工作。2007年2月,广东省文化工作会议提议客家文化可率先申报文保区。我市随后开始启动申报和创建客家文保实验区工作,成立了市申报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申报工作组深入研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迅速奔赴福建泉州、安徽黄山考察闽南和徽州文保实验区的申报和创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及时制订申报和创建工作方案,集体起草《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初稿)。在此基础上,先后邀请了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的专家到梅州进行考察指导,对《纲要》(初稿)进行修改论证。

经过各级领导和申报工作组的共同努力,2008年底,《纲要》顺利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论证,文化部于今年5月16日正式批准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意义一:确立了梅州在客家文化领域的地位

著名作家、原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批准梅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保实验区,不但标志着国家对梅州作为客家文化核心区的肯定,而且标志着客属地区对梅州客家文化所表达的强烈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认同。他说,汀州是客家祖地、赣州是客家摇篮、梅州是世界客都、河源是客家古邑,这是客研专家们长期以来研究的结果,各地在全球客家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均以此定论。把梅州设立为国家级客家文保实验区,有利于辐射和带动其他客属地区的文保工作,最终实现整体客家文化生态的有效保护。梅州作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民俗文化保存最完好、非物质文化项目最多、文化传承最持久的地方,也是客家方言最纯正、我国唯一全境使用客家话的区域。梅州的客家文教、艺术、文物、民居,客家人中盛行的儒学、理学、佛学、风水学,以及客家民间信仰,餐饮、服饰、礼仪等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

(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时,程贤章告诉记者,梅州不论从受保护的数量上还是从受国家级、省级保护的层次上,都处在所有客属地区的前面,在客属地区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完全符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条件和要求。他认为,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客家文保实验区设在梅州,将成为全球客家人精神家园的重要标志,闪耀着客家文化的光芒。

 意义二:对祖国统一有重要促进作用

“目前,台湾客家人约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20%,一直是台湾各政治团体争取的力量。”知名客家研究学者胡希张说,台湾客家人和梅州客家人在生活习俗、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是一脉相承的,同根、同祖、同缘,联系非常紧密。客家文化是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纽带。他认为,梅州设立客家文保实验区,有利于促进两岸客家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可激发台湾客属同胞乃至全球梅州籍客家人寻根问祖、观光旅游、共襄义举的热情,这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作用。

 展望:规划设计要有百年意识

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客家文保实验区后,下一步该如何做好客家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文烈对记者说,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文化部批准设立实验区后,要按国家专家组论证通过的《纲要》编制保护规划,开展保护工作,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后,经验收通过,删除“实验”两字,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编制保护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法规的形式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他告诉记者,当前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按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的要求,编制客家文化整体保护规划和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我市将邀请国家专业机构、国家级专家进行考察论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编制客家文化整体保护规划及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设计目标起码要100年不落后。

郭文烈介绍说,按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的规定,今后我市将重点加强对客家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其中不仅包括6个国家级、21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还包括与“非遗”相关联的建筑设施,各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等。据此,要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和保障措施,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把我市客家文保实验区建成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先进示范区,力争早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本报记者曹优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