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烧
-
作者:蔡高暖
期号:第10期
来源:作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成词 现代汉语词典 封山育林 粤东客家 客家人 防火防盗 两头尖 生活内容 山歌 农民
-
描述:",要封山育林,各村有专职管山人,防火防盗。10里以外的才属"老爷山",这种可以自由采割的山供给人们以燃料,或者卖钱度日,万众一心向着它,那就免不了都剃了"光头"。所以,割烧一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
方言背景对高校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调查和应对策略
-
作者:朱婧 吴修玲 赖蓉 邓金 马紫微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应对策略 英语语音 北方方言 西南官话 发音部位 发音方式 语音学习 客家方言 汉语方言 方言区
-
描述:异同点并得出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1我院学生方言背景所属主要方言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最大,其次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划分方言区主要依据的是语音标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
-
从三山国王信仰看两岸文教交流
-
作者:杨选华
期号:第5期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信仰 两岸 文教 交流
-
描述: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的地方保护神,特别为粤东客家人所信奉。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粤东客家移民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也飘洋过海到台湾。三山国王信仰曾被视为台湾客家人所特有的信仰,是台湾族群辨别的标准之一。目前两岸交流是文化先行,三山国王信仰可借其在两岸客家人的特殊地位,推动两岸客家及与其他族群的文教交流。
-
让乡土音乐滋润学生的心田:上杭客家山歌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作者:胡森
期号:第18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音乐教育 上杭客家山歌 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
描述: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上杭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是上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
广东汉剧 轰动香港
-
作者:郭秉箴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剧 香港中文大学 秦香莲 香港观 传统戏 地方戏 剧种 折子戏 剧团 粤剧
-
描述:香莲》,但从来没有这样激动人心,不能小看广东的地方戏。”香港的著名粤剧演员罗家英、李宝莹说:“粤剧丢失的许多老传统,在汉剧中还保留着。近年来很多内地剧团来港演出,演的
-
面粉“纵横谈”
-
作者:刘丹青
期号:第5期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粉 纵横谈 双音词 双音化 表示面 面条 麦屑 本义 稻区 面食
-
描述:简短省事。这在语言学上叫“经济性原则”。在南方的吴、粤、闽、客家、湘、赣等方言中,表示面粉却无不用双音词,如苏州、广州、厦门、梅县的“面粉”,长沙、南昌的“灰面”,无锡的“干面”,温州的“麸面”,潮州的“面灰”等等。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产稻区,主食是
-
客家民俗体育与小学女生运动兴趣的理性思考
-
作者:赖建敏 康辉斌
期号:第11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体育 小学女生 体育兴趣
-
描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客家民俗体育的特点以及小学女生体育兴趣归纳总结,把握小学女生的心理特点及小学女生体育兴趣并剖析客家民俗体育特点。依据客家民俗体育特点促进小学女生体育兴趣的提高进行探析,并为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为地方和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提供思路与方法。
-
赣南老区客家山歌刍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
作者:李恒 周小美
期号:第4期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红色山歌 特色
-
描述:文章叙述了赣南客家山歌在生活中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与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下来的艺术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方艺术特征,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里的一株奇卉。中国革命时期,客家山歌成为具有革命感染力的战斗号角,展现了客家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赣南采茶戏之艺术特色
-
作者:卢致苑 曾荣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山茶花 艺术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艺术 客家先民 南部山区 消除疲劳
-
描述:了四百多年的历史,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赣南土生土长的有着丰富客家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地方剧种。它以载歌载舞、诙谐幽默、丑行见长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客家歌谣
-
作者:卢祥锋
期号:第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定 客家 歌谣
-
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客家歌谣,一直盛传于永定民间,是一种及具永定民间特色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是再现永定客家人生产生活面貌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凝聚了永定客家人的艺术才智;是她们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及具客家特色的民族音乐。它在永定区域极为普及,是一种地方特色浓厚的民间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