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侨都(下)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麒麟舞 巽寮湾 罗浮山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惠州是海外客家籍华侨的第一大侨乡,居“客家四州”(惠州、梅州、赣州、汀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惠州美景多韵味
具有岭南水乡泽国独特魅力的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这里风光旖旎,景色怡人。其中惠
-
客家美食“老鼠粄”
-
作者:陈 平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长期在外地漂泊的时候,经常会想起家乡众多的美食,尤其是那些能让你连舌头都一起吞掉的传统小吃。在我们客家地区众多让人吮指的美食中,我觉得最负盛名的应该是“老鼠粄”。
“老鼠粄”是按其粄条形状来称谓的,确切的名称应叫做“老鼠屎粄”。大概以前它的粄条形状两头尖,做粄是用手工在打了很多洞的木板上擦制而
-
客家山歌要抢救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周宗胜
脍炙人口、健康向上的客家山歌,凝聚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她是客家人陶冶性情,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歌谣式山歌体,在鼎盛时期,有编唱基础知识的客家人,都能脱口而出,一气呵成。
客家山歌有三大特点,即时、即景、即兴。客家山歌内容丰富,有农事生产、日常生活,有子女教育、接人待物等,曾经涌
-
客家牵猪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猪哥即公猪。为什么叫猪哥,这是因为客家人崇尚自然心地善良,他们辗转南迁到某地定居,以族群为主开辟生活家园,相对人丁稀少,便与一切动物为友为邻,于是便有了虾公、鹞婆、猪哥之类的尊称。牵猪哥即放猪种。公母猪交配时女人不敢围观,特别是女孩,大人会叫她回家——这是规矩。
猪是从动物驯化而来,仍具有天生野性,
-
明清时期客家人的碾布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版《平远县志·生业》
【拾遗】
最近,在平远县仁居镇木溪村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妙备庵遗址,发现一块明清时代的碾布石 (如右图)。该石为凹形,用青色优质花岗岩打造,底部宽61厘米,平整光滑,上部两端距离93厘米,厚25厘米,重约200斤。清嘉庆二十五年(
-
梅州将建国家级客家文化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中新网消息 记者24日从广东梅州市文化部门获悉,《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中国文化部专家论证会,今年,梅州将全面启动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地处粤东的梅州是客家文化主要发源地和客家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区之一,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客家文化资源。目前,仅梅州
-
客家擂茶的制作与功效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最为流行。
客家擂茶的由来,传说是东汉建武年间“五溪蛮”叛变,顺源水长驱直入,克郡攻县,汉帝几乎全军覆灭
-
两部客家楹联文献编撰工作启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7月19日,市楹联学会召集本省和广西、福建、江西、四川五省区的10多位著名联家,在梅州成立了以梅州市楹联学会会长陈平为主编的《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辑注》、《梅州古代名人楹联辑注》编委会,正式启动两部联书的撰写编辑工作。两本典籍将于明年分别由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
-
赏丝绸容颜 品大芬十年
-
作者:朱晨然 王成波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丝园分会场昨日开幕。
舞台上,旗袍美女展示着丝绸魅力。小镇里,客家老屋倾诉着客家味道。大芬村,用油画告诉世人它所走过的文博会十年,它是历届分会场中唯一的“十朝元老”。
明日,第十届文博会将开幕。昨日,龙岗区甘坑客家小镇、大芬村、中丝园等文博会分会场已经陆续开门迎客,它们用自己特有的文化创意展示着
-
客家旅游通车主卡休闲卡首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罗娟娟 通讯员许桂云)昨日上午,“休闲到梅州、幸福过大年”系列活动暨客家旅游通车主卡、休闲卡首发仪式在梅城院士广场举行,70多辆车近300名市民和游客在仪式结束后自驾游平远五指石景区。据悉,系列活动将持续到春节。期间,市民、游客可凭客家旅游通车主卡、休闲卡“特惠”游梅州,享受景区和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