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3)
期刊(89)
学位论文(35)
会议论文(3)
视频(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3)
期刊 (89)
学位论文 (35)
会议论文 (3)
视频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26)
2013(40)
2012(38)
2011(42)
2009(20)
2008(28)
2007(14)
2006(9)
2004(2)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10)
源流(2)
四川文物(2)
长篇小说选刊(1)
北京纪事(1)
臺灣社會研究(1)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评论(1)
史学月刊(1)
中国西部科技(1)
加州花县人社区简史
作者:麦礼谦 黄小坚  期号:第3期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  侨民  旧金山  加州  会馆  地理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超级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华人 
描述:地理背景花县位于广东省广州以北,现面积为958平方公里。1949年有人口225047人,其中2/3讲广州话,1/3操客家语。花县于1686年建县,当时,清朝刚刚取代明朝统治全中国,清政府认为单独管理更能有效地控制居住于目前这个区域北部山区的倔强的民
洛宁“闽营人”
作者:张振杰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州统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宁县  荷兰殖民者  技术传播  清末民初  建设与发展  农作物种植  生活习俗  清朝初年  人的个性  郑成功 
描述:清初,一批福建的将士奉诏到洛宁屯垦,后来便留居于此。300多年来,他们与洛宁人联姻结亲,和睦相处,为洛宁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他们来自军营,当地人便称他们“闽营人”、“闽营客家军户”。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清朝初年,福建延平郡王郑成...
试论客家文化与朱德勤俭品质的养成
作者:常青青  期号:第2期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朱德  勤俭品质 
描述:清朝初年,包括朱德先祖在内的一批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至四川仪陇,他们的后裔一直顽强地传承着客家文化传统。朱德的家庭是一个恪守客家传统的典型客家家庭,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朱德勤俭的品质。
客家人在近代深圳华侨移居史上的地位
作者:林易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近代深圳  华侨  地位 
描述:客家人在清朝大规模迁入深圳,成为近代深圳人口的主要主要组成部分;今深圳市尤其是宝安区,旅居国外的华侨数量最大的就是马来西亚侨胞,大约有5万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及其后裔。近代深圳华侨移居史表明,深圳客家人敢为天下先,在19世纪20年代率先到国外闯荡,开近代深圳华侨移居历史之先河。
节日内涵流变与地方文化创造:都柳江下游富禄花炮节探析
作者:王彦芸  期号:第3期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都柳江  富禄  花炮节  移民  文化创造 
描述:清朝雍乾时期都柳江河道的疏浚与治理,吸引了来自闽粤的客家移民来到广西富禄定居经商。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原本是闽粤籍客家人所带来的与天后信仰相契合的节日,却因为不同时期移民境遇及人群关系的嬗变,逐渐
《客英大辭典》的客語音韻特點
作者:呂嵩雁  期号:第14期 来源:花蓮師院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縣  四縣  陸豐方言  三合元音  輕脣音  動脣音 
描述:遍。在詞彙方面,稱「鳳梨」為「番梨」、「馬鈴薯」為「荷蘭薯」、這些都是外來語的鮮明標幟。在諺語方面,收羅豐富,國客語可以互相對照,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麻得麻,種豆得豆)、「虎毒不食子」(惡虎唔食尾下子)。總之,《客英》內容集合了清朝晚期的音韻、詞彙,豐富的語料,很值得我們分析研究。
探幽昭平石城围屋
作者:阿志  期号:第3期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城  客家围屋  建筑面积  道光年间  贺州市  新华村  昭平县  客家人 
描述: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樟木林乡,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客家大围屋——新华村石城围屋。它是樟木林乡新华村叶氏人家的祖屋,也是目前贺州市建筑面积最大、独一无二的棋盘形客家围屋。围屋的始建者是广东客家人叶纪华、叶纪珍两兄弟,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经有18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仍然完好。
线装历史 古籍故元--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基地四堡探寻
作者:涵林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与当时的北京、武汉和江西浒湾一起,被誉为"中国清朝时期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名噪一时.对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而言,四堡最大的价值在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这里是出版界屈指可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武平中山镇:天下“百姓”集一镇
作者:童金栋  期号:第11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山  百姓  客家地区  社区文化  中心区域  武平县 
描述:位于闽粤赣边界客家地区的武平县,有个中山镇,其中心区域的新城、老城、城中3个村庄,人不愈万,方圆不过10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且自清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文化奇观,不仅与客家地区以聚族而居为特征的社区文化形成强烈反差,
帝国边区的客庄聚落:以清代屏东平原为中心,1700—1890
作者:陈秋坤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边区  清代  平原  聚落  帝国  土地商品化  比较视野  经济中心 
描述:一、前言 本文试图从清朝边区拓垦的比较视野,叙述清代早期土著和汉人垦佃在台湾开垦过程中,经由政府地赋政策和土地商品化,逐渐建立以家户为地权所有单位,并以村庄作为纳税单元的体制。①文中选择台南府城政治经济中心的边区——屏东平原作为论述焦点,主要原因在于边缘地区的占垦和开辟,
上页 1 2 3 ... 7 8 9 ... 34 35 36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