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守护客家文化
作者:张瑞瑛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档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是汉民族民系中的一支。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母体,继承中原汉族的文化基础,在辗转迁移闽、粤、赣定居后艰苦创业、繁衍四方的历程中,吸收、融合本土文化特征,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为汉文化变异后的南北杂陈、新旧调合的一种新质文化。多元性的客家文化文撑起了华夏一段独特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凸现。
对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婚姻传统嬗变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杨永俊  期号:第7期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西北  婚姻习俗  客家移民社会  本籍 
描述:客家整个民系的保全,但对客家文化特征会产生较大的弱化作用。本着文化的求同存异与文化的多样化理念,有必要适当强化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客家群体对自身婚姻传统习俗的自我保护意识。
试析客家民俗信仰与民俗体育
作者:吴玉华 陈海琼  期号:第6期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民俗体育  客家 
描述:运用体育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理论分析客家民俗信仰与原生态民俗体育的关系。主要结论:客家民俗信仰孕育了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而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凸显和强化了客家人的民俗信仰观念;不同的客家民俗信仰孕育了不同的原生态民俗体育项目,不同的客家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蕴含着不同的民俗信仰文化特征和内涵。
客家音乐的历史脉络及发展现状探析
作者:黄海燕 陈慧  期号:第10期 来源:青年科学(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音乐  历史脉络  发展现状 
描述:客家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支奇葩,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属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厘清客家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客家音乐的重要特征,分析客家音乐发展现状等基本问题,旨在进一步推进客家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创新,使这朵音乐奇葩越开越灿烂。
客家民俗仪式中的音乐班社考察研究:以广东大埔县中军班为例
作者:罗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中军班  客家民系  民俗仪式  广东汉乐  民间班社  认同作用  音乐民族志写作 
描述:特征。仪式主持者正是借用了“中军班”音乐的这种特征去达到、并不断强化客家人对本民系文化传统及信仰系统的认同。同时,“广东汉乐”在仪式程序中以中军班为依托,以民俗仪式为支撑的形态传承,成为汉乐之所以能在民间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闽西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保护与空间改造设计:传统土楼民居建筑
作者:黄丽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建筑  遗产  交往空间  保护与更新 
描述:同受到威胁,地域特征也趋于丧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客家土楼更显弥足珍贵,积极传承、发扬土楼地域文化愈显迫切。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福建客家土楼村落与中国大部分的乡村一样面临着空巢化的危机,这一
牛生塘村民的那些IT事儿
作者:吴杨盈荟 汤铭  期号:第38期 来源:计算机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各家各户的青壮年纷纷出外打工赚钱,村中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渐渐成为了主要的人口。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有着与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一样的时代烙痕和命运。在21世纪已经拉开序幕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已过去30余年
客家古民居(之二)铁树花开围龙屋
作者:石湾  期号:第7期 来源:炎黄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发端建造者为丙村温姓九世祖应琼公,至十二世祖温斯润完成,因斯润公谥号“仁厚”,这座宗祠与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就被世人称为“仁厚温公祠”。历经520年的岁月沧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保存完好,族人依然在此居住,生生不息。
兴宁市新陂镇客家古民居的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作者:罗永忠  期号:第16期 来源:新农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民居  保护对策  兴宁市  客家  文化底蕴  文化气息  古文化  中国 
描述:对新陂镇的古民居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下面谈谈新陂镇客家古民居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1 新陂镇客家古民居的现状 新陂镇位于兴宁城西部,素有兴宁西大门之称,2009年,兴宁市新陂镇组织对全镇范围内的古民居
客家黄酒扬美名
作者:曾海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社区名片 田心社区位于坪山新区的最东部,与惠州市大亚湾规划区相接,总面积9 .5平方公里,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6 .8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1.76平方公里,整个社区面积的90%都在政府的规划控制范围内。社区下辖10个居民小组,分别为水祖坑、散屋、新联、新屋地、对面喊、罗谷、上洋、杜岗岭、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