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观客家女的移民生活
-
作者:郑直 思远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郑丽如和丈夫以及儿子一起幸福合照,虽然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但是重新振作的她,再一次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郑丽如同班里正在上中文写作的不同族裔学生一起,孩子们在中文学习上的显著进步让她很是高兴。思远拍摄
今年40多岁的郑丽如,甫一见到她,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是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与许多早年从
-
流淌在血脉中的客家符号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尽管,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但在迁徙中,总有一些东西让客家人坚守,成为流淌在血脉中永恒的符号。
祠堂
赣、闽、粤相交的青山绿水间,是客家的主要分布区。走进这里的每一个村镇,可以看到一座座雕梁画栋的祠堂,它们虽然因岁月的冲刷有的破损或斑驳,像老人倔立在风中,但从它们建筑的精美,我们仍能想
-
广宁群山深坳中客家大屋人未识
-
作者:蔡贤丽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宝锭山竹园。
小村庄里生活气息浓郁。
福安里古屋。
在行走中,我们不是看秀丽山川,便是欣赏各地的人文景观,古建筑是后者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一带山脉纵横,自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特色古村落,如珍珠遗落在山梁沟壑,古朴天成。肇庆广宁县的群山深坳里,就隐藏了十几座客家大屋,但其中仅一座
-
山歌剧要向“母体”客家山歌吸收养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锐曾老师40多年的研究汇集《客家山歌剧》日前出版
【专访】
著名剧作家罗锐曾从事客家山歌剧的编剧、研究长达40多年。他虽年届古稀却退而不休,于日前将自己40多年的研究汇集成《客家山歌剧》一书。出版之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读山歌剧的前世今生、直言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他认为山
-
梅州雁洋镇桥溪村:再现客家建筑古韵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编者按:今年8月底,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桥溪村经一年多的保护开发后重新开放。“桥溪古韵”以其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依托青山绿水打造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前往游览。昨日,《南方日报》在“寻找最美乡村·最美乡镇”专栏对此进行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垂注。
从梅州著名的国家5a级
-
赣州客家米馃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妇女年关时的必修课。
游客在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体验打黄元米馃的乐趣。
【特产】
年关将近,便到了打黄元米馃(类似梅州客家人的“黄粄”)的时候了。赣州农村里的石臼被妇女们清洗得干干净净,打米馃的木梓棍解禁下楼,灌木灰制成的金黄色碱水也储在缸里,打米馃的前奏由此开始。
接下来的蒸
-
客家端午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宁江炳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对于汉民族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节日。端即初之意。端午习俗,汉民族都差不多,无非是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但各地又有许多独特之处,客家人过端午就自有许多独特民俗文化。
食文化:一是裹粽子。客家人过年炸煎糍、蒸年糕,过清明节做暖菇糍,过中秋节吃月
-
客家清明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宁江炳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继春节之后又一重大节日,较之于独特的春节习俗文化,清明节也传承下一套完满的习俗文化,它负载着包括族群、伦理、美学、民俗等丰富的内容。
清明扫墓,是纪念先人的一种形式,早在黄帝时期就已有之,《礼记·祭法》中就有记载。而作为一个节日的形成在唐代,盛行于宋代,并一直传承至今,它
-
英雄客家村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霞 摄
陈留弟
离兴国县城大约七里,有一座古村,村头的右边是蜿蜒连绵的山峦,远远望去影影绰绰。左边是一条叫水的大河,河水有节奏地拍打着堤岸,飞溅起串串晶莹的水珠。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村口码头上,十八级红石台阶从岸上铺展到河面。山水环抱的村庄中,散布着十八口池塘,或大或小,或圆或扁。
十八级
-
社区“美食节”居民蹭吃蹭喝
-
作者:周伟涵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每年元宵节,居民们聚在居委会门前现场制作特色客家茶果及点心。(资料图片)
龙西社区交通有些不便,虽然隶属龙城街道,但找这个社区却要开车左转右绕。不过,来这个社区做客的居民还真不少,因为这里的客家菜最为地道最为出名。
每年元宵节,社区居委会大楼门口总会聚着数百人,专门在此处比拼各种客家风味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