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3)
期刊(37)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2)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3)
期刊 (37)
学位论文 (5)
会议论文 (2)
图书 (2)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3(8)
2012(10)
2011(17)
2010(10)
2008(3)
2007(4)
2006(1)
2003(3)
1991(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2)
三明日报(8)
客家研究辑刊(5)
东江时报(3)
闽南风(1)
深圳商报(1)
中国老区建设(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百姓生活(1)
贵州民族研究(1)
太平天国的女兵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色彩的政权,曾拥有十余万名女兵,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女性军事组织。这些大部分来自客家的女人,由于没有缠足,在战斗中的勇猛一点儿也不比男人逊色。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就尝过客家妇女的苦头
首部大型客家文化题材电视连续剧《大南迁》明天开播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首部大型客家文化题材电视连续剧《大南迁》将在8月8日由东南卫视、陕西卫视、广东卫视等多家卫星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同时播出。 32集电视连续剧《大南迁》原名《葛藤凹》,由国家一级编剧赵爱斌将宁化学者刘善群电视小说《客家葛藤凹》改编,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多家单位联合摄制,以黄巢起义为背景,通过讲
发挥生态优势 坚持科学发展 努力打造山区生态经济强县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求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优势  科学发展  经济强县  山区  毛泽东同志  国土面积  国有林场  秋收起义 
描述:同志“逢凶化吉,遇险呈祥”的化险福地。全县有革命烈士1.8万多人,占江西省革命烈士的7%,1951年中央曾专门派访问团到铜鼓慰问,1990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苏区县”。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被
流动的族群
作者:阮任艺  期号:第4期 来源:户外探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了赣江流域还有一些家族越过武夷山脉,辗转进入闽地进入了宁化石壁。在新的土地上,他们以“客”自居,以示不忘故土,白手起家,繁衍下去。 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间黄巢起义,靖康之变辽金南侵,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
惠州定南客家“乡音”未改 明初粤东一带客家居民扩散后定居定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南县客家瑞狮。 定南民居。 定南县天九镇人家。 相信广东人对定南县并不会陌生。这个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的城市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与广东省和平县和龙川县紧密相连,自古就是赣粤两省通衢的咽喉要地。但随着定南融入时代洪流,延续千百年之久的客家风情正在减淡,文化现象正趋于大同。于是,我们
客家民俗盛宴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家新/图 钟德彪/文 永定县陈东乡每年举办“四月八”大型民俗活动,祭祀玉封公王、一品夫人、郎君舍人和祖师菩萨。 祭祀活动从初七开始,到初九正式结束,共三天。 据传,东晋末年,地方割据,农民负担沉重,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中,卢氏家族的卢循领导农民起义,历时11年,沉重打击了东晋王朝的腐败统治。起义
千岛之国客家乐土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芳伯像 雅加达夜景 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的美称,华人约2000万,其中有800万是客家人,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海外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艰苦劳作 杂货起家 据史料记载,距今大约700年前的南宋末年,右丞相文天祥曾先后在赣州、梅州招募义军起兵勤王。梅县有卓谋等多人从军,后文天祥兵败
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
作者:刘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广东  地方性 
描述:或地下活动,发起反抗国民党的暴动和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为了领导土地革命,中共在广东尽力恢复和壮大组织系统,并借用各种名义,以不同的形式,力求普遍建立共青团、赤色工会
元宵,到宁都赏客家民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图:廖毅钟小春赖剑平石伟雄 这里,是客家早期摇篮,中原汉族先民从遥远的故园携来的文明成果与文化习俗在这里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 这里,崇文尚古。强大的文化传承性、包容性,使得客家歌、戏、乐、灯、傩、舞、文、剧、词、道情等各色客家民俗千年流传。 这里,宛如一个客家民俗博物馆,民俗文艺源远流长,一脉相
孙中山与叶剑英两位客家伟人的情谊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孙中山和叶剑英同是客家人,原广东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金龙讲述了这两位客家人之间的革命情谊。 1908年,11岁的叶剑英到广东梅州梅县三堡学堂读书。这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正举起义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如潮水般地涌进了三堡学堂的大门。孙中山漂洋过海,冒生命危险从事革命活动的故事,使
上页 1 2 3 ... 5 6 7 ... 9 10 11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