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动乱与乡村社会的应对:以大埔县白堠村杨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乡村社会 动乱 明清之际 大埔县 潮州地区 明末清初 社会动荡
-
描述:明之变。而在沿海,郑成功的南明势力与清兵在潮州地区进行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直至康熙元年(1662)据守南澳的郑军将领陈豹向清朝投降。康熙十二年又卷入“三藩之乱”,潮州再次成为主战场之一。直至康熙十六
-
宁州怀远人渊源稽考
-
作者:赖文峰
期号:第3期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怀远人 客家 宁州 《怀远都图册本》
-
描述:历史上的“怀远人”,即是清朝中叶落籍于赣西北宁州怀远都的客家人。这些从客家大本营迁徙而来的客家“棚民”为了获得落籍当地的“绿卡”,与当地土著乡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政治斗争。乡邦宝贵文献《怀远都图册本》的征得,为怀远都的设立及怀远人的客家渊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翔实的论证材料。
-
山魂(原名《褒忠义民传》)
-
作者:廖武 肖伟光
期号:第5期
来源:剧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亲 白净净 兵丁 黄河源 马蹄声 姑娘 村寨 雪莲花 公主 无污点
-
描述:距今约三百年前,客家先辈冒着被风浪吞噬之险,渡海来到台岛。他们群聚而居,拓展创业,与岛上其他各支族群一样,为宝岛的垦发洒下了艰辛的血汗。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彰化林爽文兴兵作乱于大里,设府主盟,建元顺天。其戴王冠,着龙袍,册封文武,受呼“万岁”;继而分兵...
-
客家石龙旗
-
作者:张宇生
期号:第5期
来源:华夏星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石龙 聚居地 石柱 旗杆 装饰图案 精神风貌 家族 南靖县 功名
-
描述:巧匠精选石料,制成方形或圆形石柱,石柱由多截榫合衔接,柱尾渐收。石柱上凿刻姓名、功绩和生平,雕上龙、凤、禽兽等吉祥物,称作石龙旗。将它竖立于家庙前,以示显耀、铭念。到了清朝,考上秀才、举人的也为之造石龙旗,不过,旗杆的形状有别。旗杆底座有四角、六角、八角之分,以
-
李黼平对岭南诗歌的贡献
-
作者:罗可群
期号:第5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黼平 客人三先生 岭南诗歌
-
描述:清朝嘉道年间,拟古之风弥漫中国诗坛。"客人三先生"中的李黼平,继承岭南诗歌的优秀传统,关注现实,诗风雄直,"翘然特出,不为风气所局"。李黼平不仅是"粤诗冠冕","直有清二百年风雅宗主也"。他的诗歌创作,是岭南诗歌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高峰。
-
朱一贵事件与台湾客家、福佬关系的演变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福佬 朱一贵事件
-
描述:朱一贵事件是台湾归入清朝版图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事件中,同为潮籍移民,杜君英集团参加造反,而李直三、侯观德等一万二千余人则拥戴官府与乱民相抗,实与他们不同的族群属性密切相关,这对后来台湾的闽客关系总体上趋于恶化有很大影响.
-
弹丸之地常牵深港浓情 盐田区沙栏吓村与香港为邻,客家民风数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976年,沙栏吓村青年女民兵在村口放哨。吴天其供图
沙栏吓村民在海上围网捕鱼。吴天其供图
我没有看过地理沙盘上的沙栏吓村,常住盐田的很多人都说没看过。这个只有0.05平方公里的自然村,也许从来没在稍微正式的地图上被放大或细描过。弹丸式的毫不起眼,却一点也不影响我这样的外乡人对它的好奇。
-
客家人挑盐担的历史记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盐道当铺遗址
▲斑驳残破的蕉岭新铺盐仓
【钩沉】
□邓锐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盐业使用和生产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盐的产地不多,一直以来,中国盐的来源主要靠海水。如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上记载,公元前514年,由吴王阖闾、春申、已濞连
-
日军曾火烧刀撬也打不开门400余年明朝客家围屋保存基本完好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凌樵亮说,木础可以说明这座建筑的历史。
李氏宗祠外景。
老人站在梯子上举起手也摸不到神龛。
近日,惠城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在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大井口村民小组,发现了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 李氏宗祠,它是当地李姓村民的祖屋。经专家推断,
-
台湾客家宗祠与客家发展:以新竹县新埔镇为例
-
作者:刘碧蓉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前言唐宋以来,台湾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至东南沿海闽粤地区移民避难,至16世纪,闽粤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日益恶化,遭致生活穷困,加上台湾官吏不顾禁令招民垦荒之引诱,他们便开始转往一海之隔的台湾来拓垦。清领台湾初期,竹堑(新竹)地区尚多为麋鹿漫游之荒野,至清康熙五十(1711)年间,汉人对竹堑已出现规
上页
1
2
3
...
5
6
7
...
34
35
3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