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台联接待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恳亲团
-
作者:陈建强
期号:第12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联谊会 贵州省 台湾 台联 社团组织
-
描述:11月23日至24日,由会长陈达孝率领的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恳亲参访团一行30人到贵州省进行参访。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是1979年存美国纽约正式成立、由来自台湾的新侨客家人组成的社团组织。
-
台湾大埔客家话的发展与变迁
-
作者:江俊龙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台湾 变迁 中部地区 当地居民 客语 前言 语言
-
描述:一、前言 以台湾中部地区东势为代表的客家话,现在被定名为台湾大埔客语。事实上,当地居民的组成是以广东大埔、丰顺为主,蕉岭、饶平为次要来源;语言上较多地保存了梅州大埔、丰顺客语的特点。
-
客家聚落发展与台湾交通建设之关系
-
作者:徐金基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交通建设 客家 聚落 蒸汽机车 刘铭传 上海人 第一套 电报
-
描述:第一套电报系统在台湾从南到北普遍设立。[第一段]
-
海峡两岸客家采茶戏源流与发展论析
-
作者:黄文杰
期号:第3期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客家采茶戏 两岸 台湾
-
描述:治原因,台湾的采茶戏在中华传统艺术极为集中的岛屿区域内吸收了众多源于大陆的戏曲元素的影响,博采众长,多源合流,曲折衍变,逐渐发展为当代演、表、唱俱佳又独具客家风格的民间戏剧形式。
-
感受台湾客家情
-
作者:廖祖平
期号:第10期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客家人 台湾 客家文化 演员 亲情 中华文化 老人 龙城 贺州
-
描述:先后去过两次宝岛台湾,在那里,那些不改的乡音、乡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两岸同胞骨肉亲、同是一家人的浓浓亲情。记得头一年在台东,我们的演员在台上演唱贺州曾龙城先生创作的客家歌曲《月光光》。演唱结束后,就有老人到后台想见演员。
-
谈泛台湾客家认同─1860-1980年代台湾「客家」族群的
-
作者:陈丽华
期号:第48期
来源: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泛台湾客家认同 族群 知识阶层
-
描述:,但筆者懷疑,這一概念可能過度化約了歷史,它一方面忽視了「泛臺灣客家認同」和現代族群想像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機制,另一方面也混淆了前近代至當代人群分類觀念的差異。因此,本文試圖探究十九世紀後期至客家運動興起以前,「客家」族群觀念移植臺灣並逐漸為地方人士所接受的過程,以便為「泛臺灣客家認同」的討論注入歷史根基。本研究發現,「客家」觀念並非源生於臺灣社會,而是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臺灣開港,由西方人從東南亞和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移入。其後,日本殖民者用籍貫的「廣東」取代了「客家」,作為該種族的名稱,儘管它包羅的範圍與我們今日所界定的「客家」有所不同,但日治時期日本及臺灣知識階層在身分、文化與社會結構上,對客家族群的塑造卻影響深遠。日治中期以後,臺灣客家菁英對於這一身分的認識,顯示出在不同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中國大陸之民族主義與殖民主義交織的影響。戰後初期,隨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具有客家意識的中國大陸客家知識階層,以及崛起於日治時期並受到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思潮影響的知識菁英,推動了「客家」觀念與「廣東種族」的融合,並逐漸向臺灣地方社會滲透。「泛臺灣客家認同」,正是於此一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
-
台湾客家文化参访团祭祖后记
-
作者:童庆华
期号:第8期
来源:台湾工作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台湾 后记 祭祖 祖地 宁化县 福建省
-
描述:人间四月芳菲尽.祖地又闻客乡音。今年4月27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客家祖地大牌坊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500多名当地群众手捧鲜花,欢迎台湾客家文化参访团来祖地寻根谒祖。[第一段]
-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台湾 传承 客家人 族群文化 生活状态 文化传统 岁时习俗 神明信仰 文艺形式
-
描述:偏好的文艺形式,以及作为民系文化载体的方言等等,在台湾客家人中都得到全面的传承。[第一段]
-
北京的对台湾广播
-
作者:于礼厚
期号:第12期
来源:中国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同胞 大隆 大陵 三十年 广播电台 编辑部 北京 主持人 广播电视 客家方言
-
描述:台湾全岛,
-
徐傍兴与台湾六堆客家发展
-
作者:宋美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傍兴 六堆 客家文化 客家 台湾
-
描述:青少棒以及青棒冠軍,替我國爭取無尚的光榮。徐傍興一生影響臺灣六堆客家發展甚巨,推動棒球運動對國家貢獻良大。
為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針對徐傍興個人生涯歷程,進而研究其對臺灣六堆客家之作為,最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與臺灣客家文化所產生之影響;在文獻回顧方面,本論文將徐傍興之相關資料做一分析整理;對臺灣六堆客家相關之學術論文、專書等區分成三個時期探討分析;在研究途徑方面,本論文採用「歷史研究途徑」、「內在研究途徑」和「外在研究途徑」,探討徐傍興對於六堆客家發展之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則採用「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實際走入徐傍興所居住過的夥房屋、美和中學、美和技術學院以及位於臺北的徐外科醫院,驗證所蒐集之文獻,並訪談與徐傍興生前接觸之人士,獲取第一手資料。接續於本文中,對於徐傍興成長發展過程做詳細之探討、並針對目前之六堆客家之政治、經濟分三個時期探討;六堆客家之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做系統性之分析整理。最後,論述徐傍興對於臺灣六堆客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進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以及臺灣客家文化運動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