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4)
期刊(438)
学位论文(147)
视频(41)
图书(32)
会议论文(1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74)
期刊 (438)
学位论文 (147)
视频 (41)
图书 (32)
会议论文 (1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719)
2013(352)
2012(301)
2011(305)
2010(248)
2009(143)
2008(136)
2007(93)
2004(20)
199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6)
海峡导报(43)
福建史志(4)
岭南文史(3)
台声(3)
烹调知识(3)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云梦学刊(1)
社区(1)
客家民俗“喊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后是高头高坎或山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数都会着惊。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脏常一下子跳动,使小孩口说梦话: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声惊叫起来。这种情况,我们客家人叫“孩子着吓”。 孩子“着吓”了,过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
布吉客家凉帽入选省非遗
作者:凤飞伟 李昌战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记者从布吉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获悉,该街道的甘坑社区“客家凉帽”被列入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深圳市本次有4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坑客家凉帽于2011年被评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凉帽加工工艺当年在大运会期间在大运村向各国友人进行演示;第八届和第九届文博会
客家凉帽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余琴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村民在展示客家凉帽的制作技艺。 本报讯 (记者余琴 通讯员李昌战、冼余汉摄影报道)昨日,记者从布吉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获悉,该街道的甘坑社区“客家凉帽”被列入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深圳本次有4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坑客家凉帽于2011年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客都乐韵”固定展演客家文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为助推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大力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决定以东山教育文化基地为据点,统筹全市文艺院团和文艺资源,共同打造展演客家特色文艺的对外窗口,让广大游客和市民能够全面观赏和领略到我市客家文艺的魅力。 此次打造的对外文艺窗口命名为“客都乐韵”,于每周五、六、日
炎陵推出客家风情汇演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凤] 醉人客家风,迷人神农谷。最近,湖南炎陵县在神农谷景区推出客家风情汇演,吸引许多外地游客观看。炎陵县客家人占全县总人口60%以上,人口多、居住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涵盖了客家方言、客家山歌、诗词、客家建筑与饮食等多方面内容。据悉,客家风情汇演重头戏包括“客家山歌”、“炎陵三人龙
客家百家姓灯笼将上“秋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宏昌在灯笼上写姓氏。 本报讯客家人常在春节等喜庆活动中使用的传统竹编纸灯笼将登上央视“秋晚”。记者了解到,“秋晚”开场中会有这样一幕:200多名演员手提写着百家姓氏和堂号的客家传统竹编纸灯笼,从各个入口登上舞台,形成一个壮观的场景。 记者昨日获悉,这120对大号竹编纸灯笼经梅城中华街竹编灯笼世家
桃园中坜警界刮起学客家语之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海客风】 “您好,有什么事情需要为您服务的吗?”桃园县中坜警界的民警于近日掀起热烈学习客家问候语之风。据悉,中坜市设籍人口已达37万多,其中客家籍人口占一半。当地民警为落实在地化及拉进与客家乡亲距离,于5月下旬敦请中坜小学特聘客语老师,教导学习客家问候语,他们的学习意愿非常高,纷纷主动报名参加
客家年味儿 灯盏糕起锅了
作者:吴林增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导报讯(记者 吴林增 文/图)连城县的陈先生说,小时候,他对于过年的印象,就是油锅里那热气腾腾的灯盏糕。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炸灯盏糕,那是儿时的记忆。 现在,要吃灯盏糕,无需逢年过节。它已经成为客家人一种风味小吃:早餐吃着刚起油锅的灯盏糕,配着香淡爽口的豆浆,是绝配。 陈先生每次去连城县城,都
客家番薯制品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杨遵贤 番薯,又称红薯、地瓜,遇上年成不好,稻米紧张的时候,是其他农作物无可替代的充饥食粮。它有多种制品。每年秋季,番薯收成后,农家通常除了留种外,先将它们分出大、中、小三种。大的磨粉或切片,中等的在冬春季节蒸煮吃,小的煮半熟或切开或煮半熟晒干。 刷薯粉是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劳动。刷薯粉之前,要
客家人的“二人转”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花朝戏是流行于东江流域紫金、五华、河源、龙川、惠阳等客家话地区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它用客家话演唱。其鲜明特点是客家民间音乐语言和客家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清丽悦耳、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形象生动;表演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以表现客家山区农村生活见长,为群众所
上页 1 2 3 ... 5 6 7 ... 34 35 36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