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25)
期刊(274)
学位论文(146)
视频(18)
图书(9)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25)
期刊 (274)
学位论文 (146)
视频 (18)
图书 (9)
会议论文 (7)
按年份分组
2015(18)
2014(438)
2013(185)
2012(198)
2011(185)
2010(123)
2008(65)
2005(10)
2004(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83)
侨报(32)
江西食品工业(7)
建筑(3)
消费(3)
城乡建设(2)
管理学家(2)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
舞鱼灯麒麟看客家编帽 “非遗”展演首闹元宵 市民争啖200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看,我像不像客家人?参观市民对客家凉帽产生浓厚兴趣。本报记者赵炎雄霍健斌实习生樊迪摄 本报讯 (记者 冯悦 何奕)赏麒麟舞和鱼灯舞、看客家凉帽,吃免费汤圆,昨日下午,“欢乐闹元宵”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会在深圳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市民争相品尝主办方准备的2009粒汤圆,这是深圳首次在元
我是一名新客家□郑秋强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07年9月,我来到惠州,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刚来不久,惠州就给我留下良好印象。惠州的普通话普及得很好,尽管惠州本地人平时大多讲客家话、惠州话,但我发现无论走到哪,基本都可以用普通话交流,没有语言障碍,让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也找到一种归属感。另外,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发现道路非常干净,黄色
客家人文精神贯穿始终读曾志平长篇小说《六如轩》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六如轩》(载《中国作家》08年4期)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为我们原汁原味地披露了惠州改革开放30年的坎坷历程。徜徉在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出作者对惠州本土生活的熟悉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对儒家思想宗教文化的推崇和商业伦理道德的客观评判,对义利观人性的深度挖掘剖析和对客家人文的清晰透视。尽管小说仍
■乡味客家菜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乡味十足的客家菜,已不同于广州菜和潮州菜的清淡,浓郁酥香的野味和家禽更有其独特风味。 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
钦州“跳岭头”节俗研究
作者:张秋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钦州  “跳岭头”  文化复合 
描述:跳岭头”而论“跳岭头”,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定性问题上众说纷纭,未能论及根本,这也导致了学术界对“跳岭头”的源流、变迁等探讨的欠缺。因此,本文意欲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新的探讨,冀能将相关研究推向深入。 文章第一部分,就钦州“跳岭头”的分布、程序、仪式及其表演主体——岭头班等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一言以蔽之,钦州“跳岭头”分布于钦南、钦北区的部分乡镇,灵山县的大部分村落和浦北县的部分客家重镇,其中尤以灵山县为盛;是农历八至十月间由岭头班(或称老师班)遵照“请神-酬神-送神”的基本程序在相对固定的地点举行相关仪式和表演,用以祈求丰收、人畜平安,祛邪纳吉的聚祭祀、舞蹈、戏剧于一身的传统民俗。第二部分先在诸多对傩的定性中提炼本文对它的概念取向,综合“跳岭头”的形式、内容、内涵等可初步推断,“跳岭头”是一种带有军傩成分的民间傩戏。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其源流变迁,初步可得出结论:钦州“跳岭头”是傩自中原而长江以南、再西南传播后,结合桂北“跳神”以及儒、道、佛等教派文化、师公文化、钦州地方特色文化等经久而成的一种变体,并很可能成于唐代,兴于明清。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尝试总结钦州“跳岭头”的特征,作用于这些特征的显要因素为秋社。里社制度的施行,标志着明代的民间社祭被纳入官方的祭祀制度,使得“同社”祭祀观念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对娱乐等社会性需求的加强,官方允许的社祭反被民间用作祭祀各种庞杂神灵的迎神赛社的理由。“跳岭头”持续一定时间长度的狂欢与酬神表演在某种程度上与社祭上述的种种需求契合、秋社与秋傩又在时间上吻合,种种历史巧合就这样发生了奇妙的结合,“跳岭头”被吸纳进秋社中;社也成为“跳岭头”内涵的重要组成并被利用来划分“岭头”一定分布区域内的信仰范围和组织仪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内化为“跳岭头”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缺乏娱乐的年代,看“跳岭头”表演成为人们的一大享受,它与社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被遗忘,“跳岭头”的盛名早已掩盖了秋社,秋社中的聚饮习俗也被冠以“吃岭头”之谓。但今时今日,我们仍能从中发现些许蛛丝马迹。总结钦州“跳岭头”的特征为:结构、时空、组织的“社”化;形式、内容的地方化。对比傩的最初形态,钦州“跳岭头”是它从单一走向复合的充分体现。借此,也还秋社一个应有的历史位置。第四部分则对钦州“跳岭头”从单一到复合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国家和边缘借风俗以构建华夏、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包括娱乐、道德宣教、社会凝聚、族群交往、驱邪纳吉等方面的需求)共同促进了这一进程。文章的最后,探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钦州“跳岭头”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机遇在于不同权力的介入将使一些村落获得不曾有过的不同话语的主导权,挑战在于它所遭遇的神圣性解构和行政体制的阻碍,希冀借此为民间信仰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笔者认为,“跳岭头”或“傩”,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从单一到复合的演变,这是经济、政治、文化,或者说是国家与个人、中央与民间、历史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赣南客家围屋再现生机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围有多美,何不来山村走一回,你看那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在江西省龙南县,一首《山村客家围》四处传唱。龙南县是“中国客家围屋之乡”,有376座客家围屋。这些围屋多建于明清时期,高耸的炮楼、森严的炮口、厚实的城墙,铭刻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在过去,围屋代表着传统、封闭和自给自足,如今这些有形
老客家吃艾角新客家吃汤圆 今日冬至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冬至到了,许多市民在选购汤圆。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本报讯 (记者刘娟祝 徐焕棠)今天是农历冬至,广东有句俗语“冬至大过年”,意思是冬至比过年还重要。的确,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按照惠州习俗,冬至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全家人要一起吃粉果、
客家风味齿间留香惠州旅游景区餐饮已形成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惠州旅游,不吃一次客家菜肯定是件遗憾的事。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 讲究原汁原味的客家菜肴,向来以独特淳朴的乡土风味令食客赞不绝口。除东江盐焗鸡、东坡肉、东江大酥丸、东江酿豆腐等一系列传统名菜外,近年新挖掘出来的本土珍馐如龙门胡
龍岩精心守護客家文化 一脈傳承紅色人文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李東波龍岩報道 高亢激越的紅色文化與滄桑厚重的客家文化,已成為最具閩西特色的文化主脈。龍岩在傳承與發展這些絢爛文化的同時,借助今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古田會議召開80周年的契機,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優勢,以兩大文化為重點,打造文化品牌,提升都市軟實力。 本月28日,
新客家拼饭抱团过除夕老广州乐订外卖庆团圆 外卖套餐增两
作者:黄海云 沈欣媚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黄海云、实习生沈欣媚报道:昨晚大年三十虽然天气寒冷,但在广州酒家、南园、泮溪、陶陶居和莲香楼等各大老字号里却热气腾腾,许多市民都携家带口在酒楼里团聚共享年夜饭,年夜饭第二轮的行情仍然走俏。一些留在广州过年的新客家人也不甘寂寞,通过网络发起了“拼年夜饭”的活动,相约共同迎接牛年新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