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舞鱼灯麒麟看客家编帽 “非遗”展演首闹元宵 市民争啖200

舞鱼灯麒麟看客家编帽 “非遗”展演首闹元宵 市民争啖200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SA38][深圳读本 社区]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挂接】

【全文】

 

看,我像不像客家人?参观市民对客家凉帽产生浓厚兴趣。本报记者赵炎雄霍健斌实习生樊迪摄

看,我像不像客家人?参观市民对客家凉帽产生浓厚兴趣。本报记者赵炎雄霍健斌实习生樊迪摄

本报讯 (记者 冯悦 何奕)赏麒麟舞和鱼灯舞、看客家凉帽,吃免费汤圆,昨日下午,“欢乐闹元宵”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会在深圳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市民争相品尝主办方准备的2009粒汤圆,这是深圳首次在元宵节进行“非遗”展演和展示。据悉,今年深圳还将有16个项目申报省级“非遗”。

昨日下午2点半,深圳市群众艺术馆门前锣鼓声大作,来自宝安区大浪街道的大船坑麒麟舞暖场,拉开活动序幕。来自宝安区福永街道的醒狮舞随后上场,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为狮队点睛。

在群艺馆一楼大厅,来自龙岗布吉干坑的客家凉帽编织技艺以及福田上梅林的凉帽、围裙带编织技艺在现场展示。师父张航燕带着两个徒弟展示一顶凉帽的制作过程。张航燕告诉记者,如今社区还有二三十人会编凉帽,申报上“非遗”后,不少人捡起了这门手艺。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凉帽股份公司。同时在现场演示的上梅林社区罗桂芳说:“今年是牛年,我编的花样是牛眼。”她说。

昨日,深圳市群艺馆还为市民免费准备了热腾腾的汤圆,大门两侧,来自梅林酒家的厨师们忙着煮汤圆、盛汤圆,每人两粒,有花生馅和莲蓉馅,领到的市民吃得乐呵呵。据酒家经理康秀兰介绍,一共准备了2009粒,十多名厨师忙活了一上午。

目前深圳有沙头角鱼灯舞、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项列入省级名录,25项列入市级名录。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表示,今年深圳还将有16个项目将申省级“非遗”。而“非遗”闹元宵,今后将成为深圳每年春节文化活动的“例牌菜”。

昨日,鱼灯舞也在沙头角中英街上演。一条“黄鳢角”领头,七八条娇艳的“鲤鱼”跟后,大石斑鱼、沙鸡鱼、火点鱼、海虾等众“鱼”们在中英街里“游”了起来。30多名村民手举各式鱼灯,绕遍整条中英街,有的店主燃放鞭炮迎接。这是去年6月沙头角鱼灯舞正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的首次亮相。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