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5)
期刊(63)
视频(57)
学位论文(6)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5)
期刊 (63)
视频 (57)
学位论文 (6)
图书 (2)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57)
2014(81)
2013(28)
2012(43)
2011(36)
2010(34)
2009(10)
2008(13)
2007(4)
200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
梅州日报(55)
闽西日报(26)
侨报(6)
当代电视(2)
江西社会科学(1)
红土地(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烹调知识·名厨味道(1)
烹调知识(1)
广东汉剧《黄遵宪》唱腔赏析
作者:钟玲  期号:第22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剧  黄遵宪  唱腔  赏析 
描述: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和潮剧、粤剧称为是广东音乐三大乐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广东汉剧与京剧同属"皮黄腔系",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新编广东汉剧客家名人<黄遵宪>是首次用汉剧的表演形式刻画名人,是广东汉剧与本地题材的完美结合,唱腔别具一格.
“炸龙” “炸”开龙人的心扉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篇电视连续剧  中华民族  客家人  汉民族 
描述: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以龙的传人自居,客家人承继了古汉族的传统,更把龙的文化演绎得有声有色。在闽西,有游大龙等习俗;在赣南,更有丰富多彩的竹竿龙等等;在粤东,丰顺的埔寨火龙,可谓精彩、火爆,吸引眼球,当年拍《客家女》的长篇电视连续,笔者还特地叮嘱务必拍上“火龙”,终如愿以偿。
第十三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戏剧  东方艺术  中国古典戏曲文学  女性形象  《泰坦尼克号》  现实主义  话剧  人性悲歌  客家山歌  历史故事剧 
描述:评论(一等奖空缺):二等奖(以获票多少为序):从电影《泰坦尼克号》看美国文化林炎志东方艺术论田汉精神陆炜影月报戏曲动作与人物心理力行福建艺术当代戏剧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一瞥刘忠诚影剧新作论徽班邓翔云安徽新戏在创作的交汇口处黄卫华东方艺术“天人合一”与...
大埔县湖寮广福宫的传统庙会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县  湖寮广福宫  传统庙会  保生大帝 
描述:在广东大埔县湖寮镇的梅潭河畔,有一座名叫广福宫的“保生大帝”神庙,它与福建、台湾及海外星、马、泰等地所建的“慈济宫”一脉相承,受到当地群众高度崇敬,数百年来香火不断。“广福宫前来筑褆,八方士女拜跄跻。”“岁人深秋季转凉,家家儿女制新装;酬神恰过农忙后,月满长空几场。”
壮丽多姿荡气回肠:评赣南采荼歌舞剧《八子参军》
作者:王亚菲 朱俊林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歌舞剧  赣南  回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爱国主义精神  奉献精神  组成部分  人民群众 
描述:的有效途径。同时,革命历史又是人们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源头。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并导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江西红色歌谣的产生及其艺术价值
作者:张涛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江西  艺术价值  客家山歌  革命根据地  红军  中国共产党  地缘关系  爱情生活  毛泽东 
描述:人口迁入江西。江西歌谣,尤其赣南的“客家山歌”、赣北的“打鼓歌”等受中原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江西歌谣的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句七言体。也有四句半(拖山调)、四句五言体。武宁的“打鼓歌”多是三句半。小调多属生活小调,以调带词。元代,江西高安音学家周德清,于公元1324年著《中原韵》,列“正语作词起例”“北曲音韵十九个部首”,对江西的音乐、戏曲、民歌的咬字吐音都有一定的影响。至今,江西的赣剧、各路采茶戏的念白仍用中州韵。在赣南、赣西的一些歌谣和语言中尚有古汉语音韵。江西山多,过去交通闭塞,造成了“江西地不平,十里九样声”的现象。各地的山歌都以当地方言歌唱,形成了多元的风格。赣南各县及永新、莲花等地,歌谣和语言中仍保留着不少古汉语的称谓和形容词,这些地区的歌谣比较粗犷、古朴。 江西歌谣的共性是:口头性、群众性、地方性及红色歌谣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台湾电影甩不开的“地域视界”:不一样的台湾导演,一样的本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9期 来源:up向日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谈到,“台湾两千三百万人口,从事影视工作的人超过百万,可以说良莠不齐,但这些人大部分是飘摇的台客,却深爱这片土地。” 《海角七号》,满眼的海岸风情,尽情的在展开想像。还有马英九也推荐过的《1895
客家民系形成史诗《大南迁》开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8日,首部客家民系形成史诗、电视连续《大南迁》在东南卫视、陕西卫视、广东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同时播出。全剧共32集,由福建宁化学者刘善群电视小说《客家葛藤凹》改编,八一电影制片厂
我被客家人精神感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于得水导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 ( 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李少凤 记者:于导演,您好!您已是耄耋之年,是什么打动您,让您毫不犹豫、不辞辛苦接下这部影视作品的导演工作? 于得水:《亲亲中国爹娘》的出品人、编剧王朝民,曾担任中央媒体驻广东负责人,他当记者时,曾经采访过熊德龙先生,被其传奇
大埔 简单而纯粹
作者:乐文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华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麻古镇依然保存完好,同伴说,这里要是拍民国电视就根本不用搭棚。 古镇尽头的码头叫“河唇码头”,这里视野开阔,水清沙幼,汀江水绿,渡船来往不息,对面万竿翠竹,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坐在一个卖茶的小亭子里,江风浩荡,一时竟觉得自己要成为画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