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90)
期刊(1926)
学位论文(468)
图书(98)
会议论文(53)
视频(3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90)
期刊 (1926)
学位论文 (468)
图书 (98)
会议论文 (53)
视频 (32)
按年份分组
2015(35)
2014(2265)
2013(464)
2012(530)
2011(519)
2010(378)
2009(204)
2008(200)
2007(105)
199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57)
赣南日报(170)
嘉应学院学报(6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7)
龙岩学院学报(27)
广东茶业(5)
搏击(武术科学)(2)
兰台世界(2)
通俗歌曲(1)
发展(1)
河源市东源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垂范 万绿之源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生态环境  东源县  河源市  省级  饮用水源地  客家文化  资源丰富 
描述:东源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万,辖20个镇、一个畲族乡,属客家文化地域。东源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珠三角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之一。东源县自建制以来,不仅存在发展经济的问题,还负有环境保护的重任,尤其是
行政建置、区位特征与族群文化:河源在客家形成发展中的地位与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族群文化  行政建置  区位特征  河源  学术研究  文化特性  关注焦点 
描述:客家以其独特的族群特色和区域文化特性自20世纪初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发展至今已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兴趣所在。然而透视客家研究的现状,从地域而言,粤东、赣南、闽西一直是重点探讨地区,就粤东而言,梅州向为客家研究的关注焦点,而河源、韶关等客家重镇却为研究者所忽视,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洛带镇客家文化视域下的现代陶艺发展研究
作者:何毅华 郭锐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艺  客家文化  场域文化 
描述:发展脉络,然后立足成都洛带镇的客家商业文化视阈,探讨在洛带镇的文化产业模式中的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最后得出论题--洛带镇客家文化视域下的现代陶艺,可借鉴三宝国际陶艺村的成功模式,以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探求陶瓷自身的语言特征,寻求陶艺本体的艺术表达,达到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叠加与商业融合的统一。
台湾客家运动之未来方程式:形成与发展(1987-2012)
作者:叶德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运动  《客家风云》杂志  还我母语运动  政治过程论 
描述:運動存在與否方面:目前運動呈現消退趨勢,未來須朝向強化監督之責;(六)客家事務執行成效方面:過去客家運動訴求大致雖達到,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七)保存客語和客家文化方面:成立客家自治區?(八)未來的族群關係方面:相互競爭且相互尊重的弔詭關係(九)臺灣客家運動方面:朝向客家文藝復興或文化自覺運動。
赣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李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发展研究  赣州 
描述:在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模式单一、产品雷同、专门人才匮乏、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等问题。 本文以赣州市“三区一带——十三大景区”,为主线,即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宋城旅游区,以瑞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以陡水湖和三百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以龙南、赣县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的景点建设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工作,开展乡村旅游。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认识,根据赣州实际情况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了扩展。对赣州乡村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四大乡村旅游核心区,以四大核心区为主体构架,对应的提出赣州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对赣州市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以评价赣州市综合竞争能力,为其开发和管理提供战略依据。本文通过SWOT分析,从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营销...
创新三义观光意象发展策略
作者:游玮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光意象  5W1H  诠释结构模式  层级分析法  局部灰关联分析 
描述:光意象發展準則,及產業文化觀光發展策略、資源開發觀光意象發展策略、客家文化觀光發展策略、木雕文化觀光意象發展策略、鐵道文化觀光意象發展策略等5個觀光意象發展策略。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政府及業界實務運作之參考。
台湾客家电视媒体发展之探讨
作者:徐佳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电视媒体  多元文化  语言政策  公共论域 
描述:來發展方向。研究問題有三:一、探討戰後臺灣語言文化發展與客家媒體;二、解析臺灣客家電視媒體之發展歷程;三、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探討臺灣客家電視媒體未來發展方向為何?研究方法有二:一、文獻分析法;二、深度訪談法。研究途徑採歷史研究途徑。本論文將臺灣客家電視媒體之發展歷程一一脈絡化,進一步提出臺灣客家電視媒體之未來發展方向。

本論文之研究發現有七:一、就發展面而言,臺灣客家媒體的發展與語言文化政策及客家運動息息相關;二、就型態面而言,「語言文化政策」、「客家運動」,以及「媒體近用」三者形構出今日臺灣客家電視媒體的樣貌;三、就微觀面而言,客家族群的「媒體近用權」需求大致已獲得初步滿足;四、就宏觀面而言,客家電視臺只達到部分「族群內文化傳承」的功能,尚未具備「族群間文化交流」的特性;五、就結構面而言,客家電視臺除以傳承客家語言、文化為定位外,未來應加強人才培訓及開發非客家族群市場;六、就內容面而言,客家電視臺應製作具有深度之客家文化性節目,將客家地方特色融入創意,形成新客家文化,確保客家文化永續經營;七、就法制面而言,未來客家電視臺應取得「法制化」地位。
徐傍兴与台湾六堆客家发展
作者:宋美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傍兴  六堆  客家文化  客家  台湾 
描述:青少棒以及青棒冠軍,替我國爭取無尚的光榮。徐傍興一生影響臺灣六堆客家發展甚巨,推動棒球運動對國家貢獻良大。
為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針對徐傍興個人生涯歷程,進而研究其對臺灣六堆客家之作為,最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與臺灣客家文化所產生之影響;在文獻回顧方面,本論文將徐傍興之相關資料做一分析整理;對臺灣六堆客家相關之學術論文、專書等區分成三個時期探討分析;在研究途徑方面,本論文採用「歷史研究途徑」、「內在研究途徑」和「外在研究途徑」,探討徐傍興對於六堆客家發展之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則採用「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實際走入徐傍興所居住過的夥房屋、美和中學、美和技術學院以及位於臺北的徐外科醫院,驗證所蒐集之文獻,並訪談與徐傍興生前接觸之人士,獲取第一手資料。接續於本文中,對於徐傍興成長發展過程做詳細之探討、並針對目前之六堆客家之政治、經濟分三個時期探討;六堆客家之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做系統性之分析整理。最後,論述徐傍興對於臺灣六堆客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進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以及臺灣客家文化運動之影響。
语言学习种类多寡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之脑波研究
作者:何乃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儿童认知发展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描述:語一年以上之三語兒童共計13人:男8人,女5人。
三組兒童每一位各蒐集三分鐘閉眼休息腦波,經去除偽訊、快速扶立葉(FFT)轉換成δ、θ、α-1、α-2、β-1、β-2 等六個頻率段
清代屏东内埔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作者:罗娟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埔  凤山八社  尝会  上淡水社  下淡水社 
描述:先就漢移民祖籍別作分析,再探討客家族群在嘗會主導下的拓墾組織及和土地開墾息息相關的水利之興築。接著透過村廟的調查,經由寺廟沿革、組織及各種祭祀活動的瞭解,理出以該廟宇為中心的聚落組織及其人群的關係,並以祭祀圈的概念來探討宗教活動和地域組織的關係;另以祭祀公業組織作為探究內埔地區血緣團體發展;此外,客家族群為了對抗閩南人而有超越親族界限的‘六堆’組織也有討論。最後對漢人社會追求的科舉價值,說明地方士人追求的目標,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