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9)
期刊(130)
学位论文(100)
会议论文(7)
视频(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19)
期刊 (130)
学位论文 (100)
会议论文 (7)
视频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4)
2013(56)
2012(73)
2011(100)
2010(60)
2008(29)
2007(18)
2006(12)
2004(6)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1)
嘉应学院学报(6)
中华文化论坛(2)
嘉应大学学报(2)
教育文化论坛(2)
开放潮(1)
山东文学(1)
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1)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州学刊(1)
每枚像章都记录历史 “新客家”孟展鹏20年收藏百余枚毛主席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孟先生收集的毛主席像章。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近年来,毛主席像章成为民间收藏一大热点,这不仅是人们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怀念和敬意,更是因为这些像章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河南来惠发展的“新客家”孟展鹏,就用20年时间收藏了100余枚毛主席像章。 ■ 本报记者朱如丹 缘由 从好玩到被
《客家山居图》亮相2014年南国书香节
作者:陈运成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居图》长卷局部。 叶选平先生为《客家山居图》题词。 《客家山居图》长卷局部。 今日下午3时,在琶洲会展中心“南国书香节”上,举办《客家山居图》画册首发式,参与长卷创作的数十位画家将与读者见面,畅谈长卷创作过程、分享创作艰辛与喜悦,并现场签名售书。同时在现场可以品尝香港茶艺师用客家单枞以
两岸客家同一脉 ――写在“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近日台湾李氏宗亲在上杭族谱馆查阅族谱资料。 傅长盛 摄      由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台办、龙岩市委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今天在龙岩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将就客家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价值,客家文化与两岸经济
梅州温公祠后人揭秘客家围龙屋 客家大宅:馆藏丰富的文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
穿越历史烟尘的坚守 ——领略宝岛台湾的客家风情
作者:赵新兵 陈键兴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从南部的高雄、屏东,到中部的嘉义,再到北部的台北、苗栗、新竹、桃园,踏访了许多传统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村舍、市井与庙宇之中,领略着充满魅力的客家风情。 纯正独特的客家 根脉据史料记载,清初内陆人士赴台还是零星开发,直到清朝中叶以后,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才大规模渡海入台。
梅州建成广东首个客家博物馆 再现客家人五次大迁徙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规划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梅州市筹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广东客家博物馆,从2005年年底动工建设至今,经过建设者们22个月紧张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饰工程已基本完成,正进入
崇林世居:客家精神历史读本“岭南围龙屋之王”穿越200载岁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①:崇林世居龙厅入口处悬挂的牌匾。 图②:崇林世居全景。 图③:崇林世居左侧门,两侧石刻对联寓意祈求天下太平、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盘龙卧蛟般的客家围龙屋,就无法理解当地人提起崇林世居时的那份骄傲。穿过钢
让“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品牌照亮世界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赖初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去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摘取世界文化遗产“桂冠”,成为世界级著名品牌。一年来,永定县把打响“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列入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一位客家企业家慈善情结的深层解读 ――志高集团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0年8月,志高集团带来了龙岩区域规模最大的企业捐资助学慈善盛举 2010年8月,志高集团慈善旭日教育基金以龙 岩志高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举办了年度慈善助学捐赠活动。据悉,本次捐资助学活动志高集团出资62.8万,资助龙岩七个县(市区)115位符合基金捐赠条件的优秀应届高考毕业生及2
百年善述围 获封兴宁十大古民居近百袁氏后裔聚首客家大屋善述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各地赶来的袁氏后裔及附近村民聚集在一起,观看送戏下乡的文艺表演。本报记者 谭伟山 摄 历经百年沧桑的客家大屋内,近百袁氏宗亲济济一堂。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此前素未谋面,此次为了同一个目的,从全国各地赶赴聚首。昨日是兴宁袁氏祖居——— 善述围的大日子,市政府正式对其授予“十大古民居”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