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047)
报纸(4705)
学位论文(920)
图书(833)
视频(257)
会议论文(208)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047)
报纸 (4705)
学位论文 (920)
图书 (833)
视频 (257)
会议论文 (208)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60)
2014(6350)
2012(1033)
2010(815)
2009(451)
2008(434)
2007(235)
2004(73)
2001(21)
1997(5)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54)
嘉应学院学报(157)
农业考古(57)
政协天地(34)
广东艺术(19)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中国名城(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中国政协(2)
民间法(1)
客家“狂吹节”——连城县元霄节民俗文化剪影
作者:邹善水 李贞刚  期号:第2期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居地  文化活动  舞龙  花灯  连城  客家人  异彩纷呈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闽西 
描述:闽西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每逢春节元霄,异彩纷呈的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新泉烧炮、北团游大粽、芷溪花灯及城乡上下的舞龙、舞狮等20几项民俗文化活动独具风姿,目不暇接。连城的客家民俗民风以其内容多样、场面大气和制作精良而闻名海内外。
客家族谱与社会文化行为控制——以石城温氏族谱为例的法人类学
作者:曾晓林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谱  法人类学  价值 
描述:客家族谱中常体现文化认同、制定规约、办学育人、营造朴厚民风等内容。这使客家人在国家意识影响下,遵从地方权力,并以一系列的规约和奖惩办法体现客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从而获得法人类学意义上的民间自治。
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论文集
作者:徐一周  来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论文集
从古契书看粤东梅县传统社会的原动力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契书  广东  梅县  传统社会  原动力  客家  族人  宗族社会  民俗  生计  民间社会 
描述:本文之古文书主要是指传统社会中宗族组织与民间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中的碑记、谱牒、契约、合同、算薄字据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陈翰笙、冯和法、傅衣凌等,就已注意到对古文书的搜集和研究,①50年代,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显现了从民间发掘古文书的巨
上杭客家合院式民居建筑解读
作者:李仕元 马晓  期号:第5期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客家社会文化  合院空间组织  地域特点 
描述:,进行实证分析,在上杭具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把客家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家族制度、社会文化与住宅的空间联系起来,研究上杭客家民居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组织,解析在上杭特定地域中客家民居的特色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居住文化
客家建筑文化研究
作者:余英  期号:第1期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社会文化  地域文化 
描述:面,详尽地讨论客家传统聚落、住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出这三大观念是客家建筑文化的主要形成因素。
明清韩江流域蜑民社会散论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4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  韩江流域  蜑民  社会 
描述:从历史、政治、经济、生活、民俗、族群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明清韩江流域的蜑民社会,从而对韩江流域先民及其文化渊源的探讨有所裨益.
“客家”称谓之始与永安社会:以清初屈大均《永安县次志》为中心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屈大均  围屋建筑  客家社会 
描述: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重振客家龙舟文化雄风:观澜赛龙舟民俗文化品牌建设刍议
作者:朱兆丰  期号:第2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重大体育民俗文化活动,一度达到盛行的地步,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2010年,观澜河经过整治后,观澜赛龙舟在观澜河上得以重新开展起来,并连续3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赛龙舟活动,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
婚姻、性别与山歌:传统时期闽西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
作者:王维娜  期号:第6期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婚姻  性别  客家山歌  文化生态 
描述: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等,共同构成了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