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籍“新客家”写书赞惠州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柳琳娜(左)同她的新书粉丝合影。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朱颖
人物档案
柳琳娜(ReginaM.Stocks),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作家、业务顾问,2002年来到惠州至今。
幸福语录:我爱惠州,并愿意一直在这里居住。我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尽管它们都非常漂亮、繁华,
-
体验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 ——60多个国家500多名留学生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对梅州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丘利彬通讯员许桂云钟浩
5月12日至14日,来自法国、英国、泰国、澳大利亚、印尼、加拿大、意大利、马来西亚、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6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到梅州开展客家文化观光考察活动。世界各地不同国籍
-
湖南浏阳方言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
作者:卢湘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浏阳方言 修辞格 文化 研究
-
描述:的基础上,对浏阳方言的修辞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本论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相关文献综述以及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并附调查问卷、浏阳方言语音
-
“客家文化节”走进坪山光祖中学
-
作者:钟华生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华生)昨日,2011年“创意十二月”之第六届“客家文化节”举行了客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深圳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客家文化节”的坪山分会场——坪山光祖中学,一场主题为“山歌创新面对面”的专场讲座吸引了两千多位师生的关注。杨宏海、何穗生等民间文艺专家与师生们进行了面对
-
闽台客家民间文化的共同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闽西是客家祖地,唐宋以降,北方士民大量流人集聚在闽粤赣边,汉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客家文化;更重要的是,这里浩浩南流的汀江,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浇灌、航运和对外开放的通道,相对高峻的大山又有助于保存固有的文化内核,以至于灿若星辰的客家民间文化事象得到保持,而没有在时代的脚步中被外来文化
-
下市话融客家方言而衍生发展,独具梅州古城区域文化特色 双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壳格嘀咕美改挤姑溪小”……这一连串基于客家方言说出的话语是什么意思?经过梅江区下市话代表性传承人杨伟煊的一番解释,记者才明白,原来这是下市话,讲的是“客都梅州好”的意思。为什么简单的5个字用下市话表述要10个字?下市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它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随着他的介绍,我们走进了下市话的
-
国小中高年级国语教科书乡土教育内容分析比较
-
作者:凌佩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语教科书 国小 乡土教育
-
描述:以「鄉土人物及團體」37課佔總體比例的27.01%最高,「音樂舞蹈」與「體育類」只有1課佔全部比例的0.73%最低。(二)「鄉土歷史」方面:多從認識、欣賞的角度介紹古蹟;較重視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介紹
-
万里客家门匾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吕泽庆在查阅资料。
+
吕泽庆走访乡村收集客家门匾资料。
□黄传章 文/图
他,行程万里,拎着照相机,独自走进上犹的村村寨寨,抢救、挖掘、整理、收藏客家门匾;他,不辞疲倦,拿着纸和笔,跑遍上犹图书馆、书店、史料室等,查阅、搜集、整理客家门匾资料,并制作成光盘和书籍……他
-
龟角尾 客家先民南迁的见证地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门是巨龟的尾部,因此北门外的、八境台西北一大块滩涂地便被人称作“龟角尾”。赣州的城市文化史,开端于龟角
-
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大万世居———
-
作者:周伟涵 肖海强 张伙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万世居。
“大万“从此变身“大腕”。从本月9日开始,由坪山新区坪山办事处斥资3000万元打造的大万世居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区终于面世。自此,以坪山办事处为中心,规划建设的坪山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也将拉开帷幕。
大万世居作为第七届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