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客家大嫂”走俏深圳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回家过年的钟点工还没回来,如果有新人我们会联系您。”深圳中家家政公司业务总监艾小雄一边忙着给客户回电,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尽管春节期间我们推出了200多名,但过节到现在,依然供不应求。由于钟点工严重短缺,工资比以前高出不少。”
有特长钟点工受欢迎
“我们将‘客家大嫂’当成品牌来做。中家家政钟
-
客家山歌文化节本月17日至19日举行 全球客家“天籁”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讯“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如此动听的山歌即将在梅州再次唱响,并吸引了众多客家人的纷至沓来。12月17日至19日,素有“客家山歌艺术之乡”之称的梅州将举办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这已经成为梅州市展示客家文化的重要品牌和载体,预计前来参加
-
唱客家山歌、讲“阿姆话”、交流家乡信息、联络乡亲情谊、关爱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海客家联谊会最近举行了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作为上海市在世博会期间的重点外事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目光。上海市领导会见了曾宪梓、何冬青、吴德芳、余国春等著名客家人士和海外侨领,高度评价这次客家人的盛会。一个民间组织为何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在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从中领悟到该联谊会不愧为
-
罗香林客家君子赤子心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43年,中国史学会在渝发起人合影(二排左二为罗香林)。
他生于乱世,却幸遇严父慈师,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遂成一代史学大家;
他执著探寻族群源流,使客家重回汉民族的家庭,为数千万客家人寻回了身份与荣耀;
他广搜史料,独创族谱学,力图从泛黄书卷中探寻民族的灵魂;
他在战火硝烟中保护珍贵
-
从客家山村放飞的驭风男儿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廖翠霞特约记者傅亮
前不久,本报刊登了龙南籍空气动力专家王勋年的事迹。王勋年,这位从赣南客家山村走出去的风洞专家,扎根深山27年,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之歌。他的求学年代是怎样度过的,他与亲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走进龙南,探寻王勋年的成长足迹——
(一)
-
梅城有一群另类的音乐发烧友,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把“琴行”当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琴行里,“发烧友”们聚在一起奏西洋乐器,唱客家山歌。
[社会扫描]
梅城老街凌风东路有一个很不起眼由廉江小伙子刘乐仙君开的琴行,在这里,隔三差五总有十几位20来岁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弹吉他、弄贝司、打爵士鼓等西洋乐器,所不同的是,他们弹奏的是客家山歌曲调,所唱的是朴素生动的客家
-
客家文史一奇葩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人云:“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该校客家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罗可群所著的《澳大利亚客家》是目前系统研究海外客家人,尤其是特定国家和地区客家人历史和文化、发展和变化,以及他们和原住人之间的交往、相互认同的首部著作。它的出版问世,进一步发掘客家历史文化资
-
客家古邑河源激情传递亚运火炬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体坛名将叶乔波在河源市参加火炬传递。南方日报记者刘力勤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甘超强特约通讯员/黄少立)25日9时,第16届亚运会火炬河源站传递活动在河源文化广场拉开序幕。文体表演、起跑仪式结束后,9时15分,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从亚运会组委会领导手中接过火炬展示后,将火炬交给河源站第一棒火炬手,并宣
-
打响“土楼牌” 唱响“客家歌” 永定积极探索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 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3月15-21日,永定县组织人员到台湾,就大型原生态客家歌舞《土楼神韵》赴台湾演出事宜与台湾有关部门进行协商。据了解,作为该县对台文化交流重点项目之一的《土楼神韵》今年5月将在台湾隆重上演。
近年 来,该县紧紧抓住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的机遇,以客家土楼申报
-
丘洪松叶小华(市方志办): 古直对客家学的贡献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社会对客家问题的看法上曾引起三次较大的风波。这三次风波是社会上一些人对客家的错误认识而来,因为关系到客家渊源、地位问题,因而引起客家人的抗争和批判,直到取得胜利。在第二、第三次风波期间,对梅州历史与客家发展史有深厚造诣的古直坚定地走在抗争前列,著作发表《客人对》,为客家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