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山村放飞的驭风男儿
【版次】第A05版 (社会周刊)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廖翠霞特约记者傅亮
前不久,本报刊登了龙南籍空气动力专家王勋年的事迹。王勋年,这位从赣南客家山村走出去的风洞专家,扎根深山27年,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之歌。他的求学年代是怎样度过的,他与亲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走进龙南,探寻王勋年的成长足迹——
(一)
苦读少年:白天利用课余时间打猪草、割菜、绕线,到了晚上,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埋头苦读至凌晨3点,年年这样,天天如此。
山清水秀的龙南县龙南镇金钩村王屋,是王勋年出生并成长的地方。
王勋年幼年的家境条件并不好,父亲经营的是祖传的弹棉花生意,母亲是生产队的保管员,每天都要出工、干农活,为生计奔波。一家五兄弟,他排行第四。从小时候起,王勋年就承担了喂猪、拾柴、煮饭等家务。艰难的生活磨砺了王勋年能吃苦、朴素、正直的品性。
王勋年从小痴迷读书,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兄弟当中的佼佼者。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自读书以来,王勋年不是当班长就是任学习委员。三哥王勋伟自豪地透露说:“四弟还当过小老师呢。”原来,王勋年的初中物理老师因病休假,物理极好的他就代老师上了3个月的课。面对50多名同班同学,他沉着应对,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
龙南中学的数学教师王朋早已退休,但谈起自己30多年前的学生王勋年,他记忆深刻:“他是个优秀的学生,淳朴、严谨、好学。”有一回,王朋曾让王勋年到讲台上演板,王勋年在黑板上用尺规作图,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回到座位上发现不够完美,又申请返回去重新修正。
1979年9月,王勋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放榜那天,王勋年还在离家10多公里的山上砍柴。家人跑到山上告诉他时,他还不信,直到回家看见通知书。那时,家里条件差,连一套像样的出门衣服都找不出来。
(二)
驭风战士:他是学工科的,却喜欢读诗,尤其是那句描写风洞人理想的诗句:“啊!飞旋的叶片,多像是悬浮在空气中,一个金色的梦……”
1983年,王勋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带着知识报国的憧憬,踏上西去的列车,来到位于川西北大山深处的总装某基地。
“四弟什么都好,就是回家太少。”王勋伟掰着指头算:毕业到现在27年了,一共才回6次家。毕业分配时一次,结婚时一次,2006年因母亲重病与逝世回了两次,还有两次是回家探亲。
王勋年每次回家都呆不长,一般都是六七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每次回来,我们兄弟几个都会聊到深夜,但是他从不聊他的工作。”王勋伟说。
2004年,中央电视台热播了一部揭秘“风洞”的现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国家使命》,兄弟们在与王勋年通电话时聊到这部电视。王勋年告诉他们,他从事的就是电视剧上反映的那种工作。得知王勋年是在为共和国设计建造用于飞机、运载火箭等尖端装备进行空气动力学地面试验的风洞,兄弟几个才恍然大悟。那时,他们才开始从电视、网络上慢慢了解四弟从事的“风洞”事业很不一般。从此,兄弟们再也不抱怨他少回家了,变得更加关注起他来。
“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勋年成了奥运火炬手;2009年入选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中央新闻媒体刊播了王勋年的事迹……”在一本书的扉页上,王勋伟用不太工整的文字记录了王勋年的“荣誉史”。
王勋伟从电视上得知学工科的四弟竟然喜欢上了读诗,尤其是那句描写风洞人理想的诗句:“啊!飞旋的叶片,多像是悬浮在空气中,一个金色的梦……”他很是感慨:“希望四弟能载着他的梦想,驭风驰骋,为国、为家乡增光。”
(三)
有情儿郎:他最珍爱的一张照片是毕业分配那年回家与母亲的合影,他站在妈妈的身旁,背景是家乡农村的老房子,现在,妈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但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他心里都特别踏实。
风洞里,飞机是静止的,空气是流动的。在风洞人的眼中,只有默默坚守,才能一飞冲天。王勋年扎根深山默默奉献27年,在重重大山中放飞强国梦想。王勋伟向记者透露,早在1992年,曾有人邀请王勋年去南方某公司发展,月薪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当时兄弟几个都劝他去,但王勋年不为所动,对亲友们说:“国家和军队的需要是我唯一的选择。”
王勋年是从客家山村放飞出去的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再高、再远,总是有一根感情的线牵连着他与家乡,牵系着他与家乡的亲人朋友。
王勋年虽然回家次数不多,但他经常打电话关心家人的冷暖。早在上大学时,王勋年每年获得奖学金后,除了留下一点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全部交给母亲,参加工作后,他更是坚持每月寄钱回家。每逢传统佳节和家里的喜事,他总会寄钱回家表示关心。
在王家祖传的弹棉店里,王勋伟从一个纸袋里翻出一张照片说:“与妈妈的合影是勋年最珍爱的一张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他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每逢与亲人通电话时,王勋年总会关切地询问家乡的情况。在家乡人民遭受冰灾、洪灾等灾害时,他总会慷慨解囊;当听到家乡的好消息时,他也会在遥远的大山为家乡喝彩和祝福。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王勋年,他在电话里深情地说:“家乡赣州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对家乡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我祝愿家乡欣欣向荣,建设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