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92)
报纸(6263)
图书(1513)
学位论文(1263)
视频(42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92)
报纸 (6263)
图书 (1513)
学位论文 (1263)
视频 (42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437)
2014(9513)
2013(1282)
2012(1310)
2011(1286)
2009(699)
2007(358)
2006(182)
2004(1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31)
梅州日报(1771)
闽西日报(865)
客家研究辑刊(590)
香港文汇报(225)
深圳商报(160)
人民日报海外版(114)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8)
西安社会科学(2)
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1)
严修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客人对》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严修鸿 清朝中期以来,粤中、粤西的“之争”日趋激烈,客家人不仅一度受到客居地原住民的经济抵制,而且受到他们的文化拒斥,被视为“苗蛮之种”。岭南“之争”本质上是族属之争,也即客家人的文化身份之争。 中山大学教授古直先生1928年著《客人对》,力说客家“诗书礼乐”文化之盛,讲述客家
台中辦客家特色產業展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華所在。 為期九天的客家文化創意盛宴在台中創意文化園區舉行揭幕儀式,“委會”主委黃玉振、胡志強,台
台首辦客家筵席大賽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台首辦客家筵席大賽 百萬重奬力邀島內高手 【據中新社台北十日電】被形容為島內“客家廚王爭霸”的台灣首次“客家筵席料理大賽”,十日宣佈正式啟動。 主辦方表示,近年來客家美食在島內已蔚為新的飲食風潮,不論傳統的飯食、腌漬,創意的板條料理,還是汲取各方精華的客家小炒,都深受台灣民衆的青睞。為延續及擴
美食 客家娘酒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习俗,到了喜庆的节日,客家人则更喜欢拿娘酒来款待宾朋。 蒸娘酒颇讲究“山味”、“味”。娘酒的主要原料
解读客家文博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赣州,是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拓耕耘。汲取着天地之精华,浸润着赣南山水之灵性,客家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文物典章。 客家文化是客家文明发展史的生动见证和记录,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一批有志于
创意客家菜大荟萃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3月1日至3月31日,翔鹭国际大酒店的鹭苑粤式海鲜餐厅和鸣春茶楼举办客家美食推广活动。 活动中,十余种客家菜包括黄骨鱼焖豆腐、客家干蒸鸭、山珍鱼头煲、血燕扒紫山药、河田鸡煲鱼翅、金线莲炖白鹜鸭,不仅保持客家菜原味清爽的口感,还融入多重创新制法。 导报记者吴馨骅
围龙屋:品读客家传承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解构围龙屋 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在一般人眼里,构造复杂的围龙屋,一与风水有关。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
客家新语录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居异乡望月光,家在客家思故乡。人逢佳节当喜庆,遥祝乡里柚飘香。(曾佑平) 人生好比一个圆,圆心了,半径准了,人生的轨迹也就找对了,人生就会圆满。 人生好比解一道习题,思路对了,演算准了,人生的一次次公关就会成功,这是人生的幸福时刻。(李思超) 〈一〉:在柔软的沙滩上可以毫不费力地拾到美丽的
“深圳客家民俗从何而来”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商报讯】(记者 王光明)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近日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客家民俗的历史变迁》。 杨宏海在介绍客家民俗产生的历史渊源后指出,客家作为中原汉族一支民系,历经千年辗转迁徙,受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客家民俗形成“崇文重教、勤劳坚韧、喜唱山歌、崇祖敬贤
提升语学习成效之研究:以T国小为例
作者:苏敏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令仔  客家谚语  客家童谣  客语教学  师傅话 
描述:不同主題的學習單,做為延伸課程加深加廣的教材,並善用家長資源,藉由學習單同時增進學生與家庭成員說鄉語言的機會。其次透過教學、省思與檢討的循環步驟,來進行並修訂教學之設計與活動。最後透過訪談已有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