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古邑红色紫金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落户紫金临江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集采购、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东江商贸物流城(华南城)。
御临门温泉———二、三期工程已启动,新增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项目总体投资20亿元,已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文化化遗产--花朝戏
紫金县苏区镇革命遗址——
-
看福建土楼 到客家永定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
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阳良井霞角村的大福地围屋有150多个房间,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南都记者陈伟斌摄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杨凤山的两个儿子陆续诞下13个孙子,人称“十三兄弟”。从此,霞角人丁兴旺,重“清白”崇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
-
新客家老客家互爱互助创和谐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1日,河源市源城区流动人口互助联合会志愿者举行宣誓仪式。
8月20日,志愿者在华达北街出租屋业主协会举办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和生活专题活动。
源城区新客家人志愿者“季
-
客家姓氏与河洛文化割不断的渊源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洛阳周王城遗址,由台湾客家同胞树立的“根系河洛”碑。
海外客家人都要喝一杯来自黄帝故里的水。
客家后裔在炎黄二帝像合影留念。
客家民居旧址。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即有客家人”,这是流传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话语常谈。
然而
-
千年古邑迎来文化盛会 河源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紫金花朝戏,是河源特有的地方剧种。
龙川秦代越王井
2222年前,秦始皇30万大军的铁蹄在古龙川大地上踏响,它带来的并不是血腥屠杀,而是“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古龙川带来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终使“开放、兼容、敢冒、创新、重商
-
福建土楼 客家永定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福建省永定县是世界闻名的土楼之都,分布全县的2万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去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根在永定
福建土楼涉及二市三县,但源于哪
-
宁化客家小吃,飘香正当时
-
作者:站俞祥波图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老板,拌粉来一碗。”“好,就来!”3月5日,宁化县小吃业主张仁华一边在店里招呼客人,一边抽空和朋友聊一个话题:眼下县里决心发展客家小吃产业,他开的小吃店顾客盈门,但并非宁化客家小吃,怎么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小吃事业?
宁化是客家祖地,北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