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纸堆”事关客家文化传承 ——梅州地方历史文献保护与开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工作人员在整理珍贵文献。(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刘奕宏
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梅州是闻名遐迩的“文化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载上千年的客家历史文化传统,曾经英才辈出、人文荟萃,由此留下汗牛充栋的翰墨和著作,有力地延续和丰富了客家人文精神的内涵。明清以来,客家先贤留下繁富的地方历
-
两百年围屋讲述本土客家精彩 迎新生领衔文化坪山发展宏图 文
-
作者:许建霞 谷少传 肖海强 张伙生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万世居犹如一部厚重的深圳本土客家文化的画卷。
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等人考察大万世居。
/TD> 客行天下大型晚会彩排现场。
今晚,一场名为《客行天下》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坪山新区夺目上演,深圳本土客家文化将通过艺术形式精彩再现,而演出地点——大万世居也将再次吸引世
-
客家人老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小说]
老黑,混在深圳的一客家中年商人,狮鼻,虎目,阔嘴,因为坚持爬山和打羽毛球,四十高龄尚无明显的将军肚。会做生意,爱学语言,熟练和部分掌握英、日、普通话、天津话等等多门外(地)语,见什么地儿人就说什么地儿的话,老黑因而口音游离。除了英语是学院派之外,其他多数是靠野路子自修,说话时难免不
-
两岸客家心相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谭元亨(广东省政府参事、华工教授、博导、客研所所长)
欣闻梅州被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很是兴奋。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有“客都”之誉,而台湾亦拥有五百多万的客家人,其中,原籍是梅州的约180万人,因此,梅州定为两岸的交流基地,可谓实至名归。
抚今追昔,梅州与台湾的客家人,血肉相连,说得上“
-
客家文化与社会矛盾疏导机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廖传宝
当今世界,经济上激烈的竞争,其实质是文化的竞争,即知识、哲学、价值体系上的竞争。在“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实践中,如何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活力,使之转化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沃土”和精神动力,是我们作为客家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
-
翠城客家美食:田鼠干
-
作者:刘才恒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宁化记者站 刘才恒
“来我这吃饭的客人都会点田鼠干这道菜,每天我都要炒上几斤田鼠干。”12月15日,在宁化县翠江镇江滨路的一家餐馆里,厨师王阿姨正麻利地翻炒着田鼠干。不一会,一盘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的田鼠干炒冬笋便端上餐桌。“香,真是越嚼越香,还有淡淡的酒娘香味。”细细品尝后,来自福州的客人
-
“客家流行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深举办 深圳力推客家
-
作者:钟华生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之后,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又于1月6日举办了“客家流行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
-
龟角尾 客家先民南迁的见证地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志清
赣州古城被章江、贡江二水环抱,在古城南边的城墙没有拆时,城墙外又有护城河护体,赣州城可以说是三面环水,北临赣江。如果您从空中俯瞰,会发现赣州古城像一只巨龟浮在水面上,南门是巨龟的头部,北门是巨龟的尾部,因此北门外的、八境台西北一大块滩涂地便被人称作“龟角尾”。赣州的城市文化史,开端于龟角
-
发挥客家文化优势 打造“文化中都”品牌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黄荣太
自古以来,中都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宋代以降,弹丸之地竟有翰林2人,进士7人,举人62人。著名爱国诗人刘坊、丘逢甲都曾在中都兴办学堂。文人学士各领风骚,涌现了大量名作,如丘嘉穗的《东山草堂诗集》、《东山草堂文集》书目列入《四库全书》。
“十一五”期间,中都镇在推动社会经济事业发展
-
刘添桂: 一位客家妇女60年前的新生记忆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茂富
新中国成立前夕,闽西客家村落地瘠民贫,匪霸横行,弱势垂泪,直到解放军的到来,村庄才在一夜之间获得新生。近日,当年的童养媳,而今已年届八旬的退休干部刘添桂,说起60多年前的“村庄记忆”,心里感慨万千。
童养媳抱团取暖
刘添桂是武平县下坝乡大田村人。她1931年出生,出生后不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