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57)
期刊(1098)
学位论文(286)
图书(175)
视频(111)
会议论文(36)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157)
期刊 (1098)
学位论文 (286)
图书 (175)
视频 (111)
会议论文 (36)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113)
2014(1608)
2013(601)
2012(638)
2011(608)
2009(273)
2008(253)
2007(115)
2006(59)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869)
其它(468)
闽西日报(381)
惠州日报(173)
南方都市报(156)
台湾周刊(13)
两岸关系(10)
岭南文史(7)
幸福(悦读)(1)
闽西史志(1)
提议抢救保护惠阳客家围屋市人大代表曾克勤关注文化遗产和水资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曾克勤近照。 本报记者董智媛 摄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敢为老百姓说真话。”连续被选为市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的曾克勤谈起对人大代表工作的理解时这样说。近年来,他提出了抢救和保护惠阳文化遗产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议案、建议。 抢救保护客家围屋建议获
百岁老人穿针引线做女红每天早餐必吃客家黄酒煮鸡蛋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寿星简介:黄招娣,1910年生,100岁。 长寿宝典:每天必喝客家黄酒,早餐吃鸡蛋酒。 每个高寿老人都有自己的长寿宝典,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位喜食客家黄酒的老人——— 黄招娣,她每天早餐都要吃鸡蛋酒,饭后也喜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老人身体硬朗,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位100岁的老人还能穿针引线做
省运会礼仪服引导员服亮相 凸显客家风情与惠州特色设计者为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关寅峰。 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参加省运会天翼礼仪小姐大赛总决赛的选手展示礼仪服。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参加省运会天翼礼仪小姐大赛总决赛的选手展示引导员服。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本报讯 第十三届省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征集活动已评选出获奖作品,富绅集团设计师关寅峰的两份作品夺得本次
土楼·客家·乡村爱情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土楼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更属于客家。近年,尤以申遗成功后,渐多的文艺作品,开始关注土楼,关注客家文化。 由闽西剧作家赖玉民创作的电视剧剧本《客家土楼的春天》,即为其中代表性一部。赖玉民生在土楼,长在土楼,对土楼民居生活和民情风俗十分熟悉,对客家文化及土楼文化有相当的积淀。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龙岩市
客家山村狂欢节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月28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龙岩连城县罗坊乡民俗活动“走古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当天,罗坊乡处处彩旗飘扬,鞭炮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等待“山村狂欢节”的大幕拉开。 我们到罗坊乡的时候,一路上已是车流人流,我们的车辆被车流阻在距罗
客家文化的写意之旅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选用十八个客家文化符号,前后修改十六稿,从两千多首山歌中精选出二十多首,十大卡车装载舞美、道具,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借助现代先进的舞台表现手段诠释了客家先民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及精神世界。2009年5月首演至今,《客家意象》已经在“世界客都”梅州市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剧院上演四十余场。今年3月19
《土樓神韻》演繹客家風情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土樓神韻》演繹客家風情 千百年前,五次大規模的南遷,使中原漢民背井離鄕,成了南中國的客家人。他們用自己的足跡寫下了浸透血淚辛酸的遷徙史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建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客家土樓。土樓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家園。 二○○八年七月,“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而成為世界級旅遊品牌。
客家菜要努力增强影响力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朱权 据媒体报道,潮菜作为粤菜的唯一代表入选上海世博会的“八大菜系”,而粤菜的代表之一客家菜却落选,部分客家菜名店对此颇有微词。平心而论,在中国八大菜系——粤、鲁、闽、川、浙、苏、徽、湘中,无论以何种标准区分,客家菜都被隐于闽粤等菜系支系中难呈其个体身份。如此境况,相对近几年随着对客家文化的深入探
闽西客家的修谱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寻根问祖、理清支系、认祖归宗、定辈正名,是修谱的要旨。族谱,记载着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人物及其事迹。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官、私史书的重要补充,是我们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闽西客家的各姓、各乡村都十分重视修编族谱。 族谱的开头,一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