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千年古邑迎来客家文化盛会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222年前,秦始皇30万大军的铁蹄在古龙川大地上踏响,它带来的并不是血腥屠杀,而是“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古龙川带来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终使“开放、兼容、敢冒、创新、重商和务实等岭南文化特性,在赵佗时代呈现雏形,并在此后2200多年间,融入客家人的血液,使之成为全球客家人
-
岭南文化三人行·深圳客家围屋 石屎森林中 堪忧“活化石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深圳在岭南历来被看作一块文化飞地,与周遭浓浓的“粤”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星罗棋布的厂房工地间,这里却隐藏着200多座传统客家民居,这些“石头的史书”书写着鹏城与岭南的文化血脉。可深圳发展的车轮越转越快,这些“活化石”面临的威胁也与日俱增。
深圳现存的200多座
-
惠府文化是东江文化的缩影 兼容性与亲合性让客家文化和广府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东江下游地区,古民居多以梳式布局和醒目的镬耳封火山墙为主要特色,此为位于增城的坑贝古村落。
一个市民在雨中骑着摩托车从东莞桥头的骑楼街穿过。和惠州水东街一样,骑楼是典型的广府文化代表建筑。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水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而
-
千年古邑迎来文化盛会 河源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紫金花朝戏,是河源特有的地方剧种。
龙川秦代越王井
2222年前,秦始皇30万大军的铁蹄在古龙川大地上踏响,它带来的并不是血腥屠杀,而是“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古龙川带来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终使“开放、兼容、敢冒、创新、重商
-
舞剧《大围屋》背后的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是什么?“客家”就是“客户”,是相对于当地原有的土著居民而言的,后者应该是“主户”了。“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舞剧《大围屋》就被翻译为“Hakka dance drama”。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人的主
-
凤岗拟建客家特色农业生态园 选址官井头村樟厦小组至黄洞村南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凤岗黄洞村的碉楼保存完好。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记者 丘想明 通讯员 凌有福)没有粉尘飞扬,没有闹市喧嚣,客家排屋、碉楼透着历史韵味,旁边则是农家的瓜果蔬菜……这正是凤岗农业生态园日后的情景。前日,凤岗镇镇委副书记李海文表示,该镇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10平方公里的农业生态园,目前前期
-
龙川佗城承载2200余年沧桑 南越王赵佗引导中原人与南越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佗城的考棚。
佗城内修缮一新的学宫。
龙川孔庙大钟。
越王井至今保存完好。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关于赵佗龙川故城究竟在双江牛颈岭上还是佗城的学术讨论在广东省史学界激烈地进行着。10多年过去了,这场争论的最终答案已经勿庸置疑。从那时起,广东省的龙川县,就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
赣南客家文化,如何走出“摇篮”?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赣州、梅州、龙岩三地同为我国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如今,梅州和龙岩推广客家文化的脚步已经走在前面,被誉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傅亮记者李伟明 尴尬现状,文化“宝贝”藏在深闺 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哪里?何处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哪里拥有的方形客家围屋最多?
-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圈的歷史形成--以崙背、二崙兩鄉鎮為例
-
作者:許瑛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詔安客 開墾 宗教 宗族 社會語言
-
描述:集中的關係,這是他們仍保存其獨特的文化的一大關鍵。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尋找雲林詔安客的文化特色,並且將詔安客視為一個獨立的群體來論述。希望藉此研究所使用的文化圈的概念,可以幫助未來其他研究者在
-
70岁老人自费研究客家围屋10年来,叶伟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看见围屋前面的石狗雕像没有?这就是石狗屋,现在这种马蹄型的围屋已经很少见了。”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叶伟生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每一处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和特点。叶伟生老人出生于惠阳秋长,今年已70高龄。退休后,老人一直自费搜集惠阳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