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日报>  河源:千年古邑迎来客家文化盛会

河源:千年古邑迎来客家文化盛会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8版 (专版)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2222年前,秦始皇30万大军的铁蹄在古龙川大地上踏响,它带来的并不是血腥屠杀,而是“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古龙川带来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终使“开放、兼容、敢冒、创新、重商和务实等岭南文化特性,在赵佗时代呈现雏形,并在此后2200多年间,融入客家人的血液,使之成为全球客家人生而俱来的文化基因。

今日的河源,发展优势更加凸现。河源具有五大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而且,河源坐落“黄金区位”、拥有“黄金资源”,面临“黄金机遇”。河源客家人,正发挥着深入骨子里的全球客家人特性,在新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河源考察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为动力,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努力将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生态发展示范区,争当广东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222年的岁月沧桑后,历史的巨手将属于河源的时光再次精心雕刻。

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日夜奔流不息的浩浩东江水,平缓温和地汇入珠江,流向大海。站在东江边上外形如舞动的飞碟的河源体育馆旁,望着对面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的古老龟峰塔,塔下河源博物馆内展陈的诸多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古老河源留下的各种工具,一种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古老的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考古发现,在先秦前,岭南地区是越人的聚集地,古龙川(包括现在的河源市)物华天宝,是岭南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考古发现还证明,在先秦以前甚至更加久远的年代,古龙川大地就有人类在活动。正是有了早期的人类不断探求文明的活动,才使古龙川成为岭南文化萌动的沃土,成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虽然是在遍地蛇虫鼠蚁、巨兽出没、瘴疬横行的新石器时代,古龙川人没有停下探索文明的脚步。

龙川荷树排遗址出土的纺轮、和平及龙川多个地方出土的越国贵族使用的米字纹陶、佗城坑子里出土了陶器鸡形壶等等,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即使地处华夏边陲的岭南地区的河源大地,与岭北的吴越之地保持交往,间接地接触了中原文化,逐渐催生文化嫩芽,并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汲取多方养分茁壮成长。

“和辑百越”开发岭南

据考古资料证明,直到秦平定岭南前,这里还是处在一种原始的部落酋长世袭制阶段,只有部分地区进入阶级社会,但仍是不发达的奴隶社会。赵佗的到来,使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强势进入岭南,令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跨过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文明发达的封建社会。

虽然赵佗是奉着秦皇扫六合的命令来到的,但他的到来,却令岭南焕然一新。

“和辑百越”、“汉越杂处”是秦始皇设置龙川县后首任龙川令赵佗在岭南的重要施政理念。

随赵佗南下的部分秦军将士也来到龙川,与当地越人一起,“移民实边、规划垦辟、修筑城池”,并与越人通婚。

为让将士们在龙川安身立命,赵佗上书秦始皇,申请到1.5万未婚女子到岭南“为士卒衣补”。这1.5万未婚女子,用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的话说,是客家人历史上的“首批客娘”,为后来客家人的繁衍生息、文明教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赵佗在龙川6年,在龙川任县令6年期间,赵佗由一名年轻将领转变为行政管理人员,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政策上取得了可观的经验,“把龙川经营为东江流域一个先进地区并产生深远历史影响”,为他的称王奠定了良好基础。

“和辑百越”、“汉越杂处”成了赵佗后来成为南越王的治国理念。同时,由于秦王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和”统一度量衡“等制度在岭南实行,推动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终使文化落后的岭南成为”甚有文理“的南越国。

人文荟萃灿若群星

首任龙川令、南越王赵佗催发岭南文化萌芽后,岭南文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逐步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岭南本土俊彦,代有才人,灿若群星,他们功绩显赫、彪炳汗青;加以众多外来官宦名士在岭南宦游寓居,留下佳话、名垂史册。

龙川附城板塘村人韦昌明,在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中进士,在唐僖宗时官至御史、翰林学士,以治学严谨著称。其后,宋太宗时岭南首位进士古成之,宋代天圣年间进士、工部尚书王汝砺,宋嘉定年间探花罗恺,明崇祯年间进士、户部尚书巫三祝,明代云南巡抚、“槎水之魁”李焘,以及只活了17岁却留下8种史学著作其中6种被收入《二十五史补编》的史学神童练恕,清朝连平颜氏三代,现代文学评论家萧殷,这些名彦硕儒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谓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同时,岭南自隋唐以来成为犯官流放贬谪之所。而被流放到岭南(包括河源)的这些谪官,大多是饱学正直之士,被流徙岭南后,他们在当地著书讲学,传播官定正统文化,对岭南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谪官故去后,河源人民或竖碑,或立庙,或以地方名称等多种方式怀念他们。

例如隋朝大业年间,柳旦拜龙川太守,“为开设学校,大变其风”。唐代著名儒学家李翱、唐宰相牛僧孺、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北宋苏辙、南宋理宗左丞相兼工部尚书吴潜、文天祥等,都与河源有着不解之缘。这些人都有着大境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河源、龙川等地的美丽山水,又吸引着不少名士前来游历览胜,留下动人传说。东晋道家葛洪曾到霍山炼丹,宋代蓝乔在霍山登仙飞升,唐代曹松,宋代朱何、苏轼、苏辙,清代屈大均、潘耒等等,都曾在河源流连,并留下诗文,丰富了河源的历史文化。

2200多年来,河源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不断滋生本土文化精英,成为岭南文化发展的生动轨迹。现今的河源经济崛起,人文荟萃,岭南文化以古龙川为一个重要背景而生动演绎。传承先人文脉,发扬今人智慧,继续为岭南文化的丰富深厚作出河源应有的贡献,正逢其时。

多彩的客家风情

除了这些名垂青史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外,还有许多同样创造了河源客家文化丰富内容的无名氏,他们默默地付出智慧与劳动,为河源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打造出多彩的客家风情。

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使河源到处可见古迹和遗址。在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龙川佗城镇,有至今保存完好的越王井,这口古井的记载见于唐代岭南第一进士韦昌明被收入《全唐文》的《越王井记》。越王庙、唐代正相塔、宋代苏堤、明代新塔、清代学宫与考棚;目前,佗城现有4万人口中竟然拥有179个姓氏,并出现有“百家祠”等国内十分罕见的独特现象。

东源县有宋代古建筑群苏家围、南园古村,市区有南宋龟峰塔、明代鳄湖、太平风情街、众多的客家古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源博物馆里收藏的1万多枚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还有市区石峡山上的恐龙脚印化石,同一个地区有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世界罕见。

人们仍能从现代河源找到传统客家风情。在晨曦渐明之时,东江河边的市区茶山公园段、龙川沿江路段,人们可以听到正宗的客家山歌,在群众自发形成的山歌擂台上,中年或老年的歌手斗歌斗得正酣。

客家山歌有即景入歌、直抒胸臆的特点。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风格。其内容既有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情歌,也有赞美生产生活的颂歌,有反映喜庆心情的赞歌,有倾吐苦水、愤斥不平的悲歌。作为纯客家地区的河源市,客家山歌广泛存在于山野农村,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几乎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对上几段。

河源的客家民居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常见的有围龙屋、走马楼和四角楼,其中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为我国民居建筑五大特色。

河源的客家风俗习惯以“八喜”即添丁之喜、乔迁之喜、金榜之喜、花烛之喜、立灶之喜、寿诞之喜、节庆之喜、丰收之喜最具特色,客家风情馆对此进行了重现。紫金花朝戏是河源特有的地方剧种,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连平县忠信镇的花灯习俗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2200多年的文化积淀,河源在今年迎来建市20周年。古老而崭新的河源,焕发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吸引着八方来客。

【领导寄语】

打响“客家古邑”品牌

在人文优势方面,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要通过发掘这一人文优势,让每一个河源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用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来激励我们河源人民在新时期创新业,增创新的辉煌。在人文优势方面,我们还需要一些具体的载体。如我市要建设客家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东江文化公园等一批文化设施,现在已动工建设恐龙文化博物馆,今日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打响我们”客家古邑“的品牌,树立城市形象。同时,要弘扬古邑客家人民崇文重教尚学的传统。这种人文传统可让文化河源成为我们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我们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传承文明,加强对客家文化、生态文化、恐龙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开展客家文化研究,推动恐龙文化公园建设,提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

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

“客家古邑”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实至名归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承和发展客家优秀文化,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客家节庆活动,但举办全国综合性的大型客家文化活动尚属首次。选择在河源举办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一是因为河源是客家先民最早开基之地,是全国少有的纯客家地区。追溯历史,河源地区是首批客家先民南下的落脚之地,也是客家人最大、最集中的聚居地之一,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这里是孕育、发祥和发展客家文化的重要源头。其次,因为河源是一座风光秀美的新兴城市。特别是经过20多年持续发展,河源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城市文化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而且河源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和客家文化品牌的打造,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河源曾举办过国家级、国际级等大型节庆活动,积累了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经中国民协的考察、讨论研究,最终决定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客家古邑“的河源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赵铁信

河源荣誉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

居住的创业的城市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

·城市增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2位

·中国最有魅力城市200强第14名

·全国双拥模范城

·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园林城市

·中华恐龙之乡

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亮点频频

———内容丰富

一、9月19日晚8:00,河源市会议中心———“土楼回响”迎宾交响音乐会。

二、9月20日上午9:00,河源文化广场———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

三、9月20日上午10:00,开幕式结束后,客家民间艺术巡游;客家民间艺术巡演。

四、9月17日至21日,河源市体育馆周围———客家美食嘉年华。

五、9月20日晚8:00,龙川县城———客家民间文艺汇演暨龙川建县2222年纪念晚会。

六、9月21日上午,河源市会议中心———客家山歌演唱大赛。

———特色明显

这次文化节是首届客家文化节,将以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间文化,每一项活动及每一个节目的编排,包括演员的衣服、道具等,都体现了各地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如客家民间文艺汇演,节目有韶关仁化的月姐歌、闽西客家风情舞蹈、赣南客家风情舞蹈、惠州麒麟舞、云浮郁南县的禾楼舞、河源紫金县的花朝戏等。

———地域广泛

举办这次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得到了全国各客属地区的热烈响应,并精心组织节目参加。组委精选后确定参加本次文化节的节目有40个,代表队22个,分别来自于广西、福建、贵州、江西、四川、海南、广东、澳门等地,演职人员近500人。这次文化节邀请的嘉宾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客属地区,包括香港、澳门,有250多人。

本版撰文/组稿凌丽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