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62)
报纸(1681)
学位论文(357)
图书(259)
会议论文(70)
视频(6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762)
报纸 (1681)
学位论文 (357)
图书 (259)
会议论文 (70)
视频 (63)
按年份分组
2014(2088)
2013(313)
2011(389)
2010(313)
2009(158)
2008(159)
2007(96)
2006(66)
2004(34)
2003(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53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95)
龙岩师专学报(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4)
中国经济史研究(3)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1)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学术交流(1)
北京:华龄出版社(1)
广东梅州侨乡村——探访“客家围屋博物馆”(百屋百态 百年百
作者:丘黎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广州驱车进入梅城南口镇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看到这颗古树,我们就知道侨乡村到了。 客家人经历千年的大迁徙,在每一次新域开埠时,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的大榕树,既表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大榕树便成了客家村落的标
客家祖地客家魂 ——我市打造“海峡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其实,以土楼为主要元素的这些作品仅仅是我市诸多海峡客家文化精品创作的一个缩影,此外,诸如广播节目《我们客家人》,客家语电视节目《客家族谱》、《土楼探秘》(客语版)、客家风情专题片《客从何处来》等对台文化精品在台湾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样大放异彩。而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不仅在文化作品创作上,而且在文化活动
82岁阿婆唱起山歌跳起舞龙门永汉老年人客家山歌队精编山歌乐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卢笑英(左)和李小玲(右)在对唱山歌。 山歌队有专门的表演服装。 在龙门县永汉镇老干活动中心有一支客家山歌队,队员中最年轻的已60多岁,最年长的则已82岁。每天,他们风雨不改地来到老干活动中心唱客家山歌,排练客家舞蹈。每逢节日,他们更会精心将一些年代久远的客家山歌重
粤语包围中的纯客家岛—台山赤溪 赤溪既是华侨之乡,又是能源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天下客家]  赤溪镇位于广东台山市东南端,东西南三面濒临南海,北部与斗山、都斛两镇相邻,属半岛。水路距澳门48海里,距香港87海里,距川岛4.5海里,陆路距广州186公里,距珠海128公里,距江门106公里,距台城46公里;海岸线长达76.6公里,天然海湾多;
弘扬客家文化,是客家、中国和世界之急需 ——许嘉璐先生访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许嘉璐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  许嘉璐:江苏省淮安市人,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担任的主要社会团体职务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世界汉语教
赣南客家舞蹈中“单袖筒”的形态与文化传承研究
作者:胡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舞蹈  单袖筒  形态  文化  传承 
描述:”文化传承发展道路的完美图景。本论文的论述基本上建立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框架上,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采用了夹叙夹议方法来阐述文章内容。一个表演形态的产生必然与社会环境、生存环境有着一定
山野气息 美味佳境 ——市烹饪餐饮协会会长李茂华谈赣州客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兴国米粉鱼 艾米 烧片肉 炸薯包 南康荷包胙 三杯鸡 赣南小炒鱼 □记者严章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天涯海角,赣南游子一旦想起家乡菜,莫不勾起浓浓的思乡情。而来到赣州的外地人,也莫不对赣南菜肴赞赏有加。那么,我们天天享用的赣南菜肴,到底有怎样的风
奔走一月找不到“吹打佬” 南雄民间只剩下不到十队,有着16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支唢呐队需要五个人,一人打鼓,两人吹唢呐,一人打钹,一人敲锣 羊城晚报记者 李维宁 通讯员 曾令华 摄影报道 大年初四,南雄市江头镇坪岗村的吴石山举行新房入伙仪式,客家人俗称“做圆工”。他想请一班“吹打佬”(客家民乐队)为入伙仪式助兴,但是找遍整个南雄市乡村,要不是人手不齐,要不
近年来,由于梅州古民居多为老弱妇孺在守望,保护意识淡薄,探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民警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通讯员林豪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专门制定出台了《保护客家古民居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市各地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并把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
老的老小的小,守不住古宅文物 梅州地区大量客家古民居仅剩老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埔古民居莲瑞流馨 梅县联芳楼、大埔花萼楼、梅江区南华又庐、继善堂……这些承载着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民居,像一颗颗价值连城的耀眼明珠,散落在梅州城乡大地。然而,由于梅州古民居留居人员多为老弱妇孺,保护意识较淡薄,保护措施和相关硬件设施也不到位,近年来客家古民居内的文物出现了一种“在保护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