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赣南客家婚礼亲迎仪式释赵太后“持其踵”何为
作者:盖翠杰 陈锦春  期号:第S1期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国策》  持其踵  赣南客家  亲迎礼俗 
描述:《战国策·赵策》记载了赵太后送自己女儿燕后远嫁时的情景,其中"持其踵而为之泣"解说众多,莫衷一是。以刘向《说苑·修文篇》相较,并用赣南客家婚礼亲迎仪式印证,可知赵太后"持其踵"是她在女儿远嫁登车之前为自己女儿穿上新鞋的动作。
论闽粤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
作者:闫兴亚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边  客家文化  区域旅游合作 
描述:闽粤边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客家文化”.该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其中包括在旅游业、旅游行政单位、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将会促进该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信仰体系的“表象”与“内核”
作者:黄苗  期号:第5期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奶娘  女神崇拜  多神信仰 
描述: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家族为单位的民间信仰活尤为活跃,渗透在客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兴国跳觋以“三奶娘”为信仰核心的“表象”,反映了客家女神崇拜的“内核”以及“主神崇拜”下多神信仰的“外延”。
赣南客家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作者:张敏生  期号:第9期 来源:兰台世界(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文献  收集  整理 
描述:赣南客家文献作为客家历史资料的静态存在,对客家学的研究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数据和历史渊源,更给客家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因此,对客家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邹育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建筑  传承与发展  装饰艺术 
描述:析和总结。通过对龙南县典型案例的关西新围、乌石围屋进行个例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特点。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出赣南客家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以及赣南客家人在此的影响。同时对对装饰艺术中的一些比较具有典型的纹饰样式、家具陈设进行详细的解释。借此深入的认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感受中原文化的绵延不绝的气象和体味它们于无声无息中释放的沉郁的历史感。在推动赣南地区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素材。更重要的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民居装饰文化。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研究  区域社会史 
描述: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认定客家的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展开对赣南复杂而多元的区域文化研究,特别是必须在历史进程中把握这种区域文化之形成,重新认识赣南"客家形成"之历史背景.必须开展一些个案式的研究来展现赣南的区域历史进程及其被"制造"成文化表象,并进一步被人们运用这种表象"建构"成客家的过程.
赣县路灯改造凸显客家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江化良 周平)近日,针对居民反映客家文化城红金大道路段路灯暗,夜间通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赣县城管市政部门与“三送”干部向该县县委、县政府请示,拨付了30万元资金对该路段进行改造,改造路灯26杆。 据了解,赣县县城红金大道路段路灯暗的原因主要是经历长时间运行和风吹雨淋、阳光暴晒,路灯杆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作者:罗勇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  赣南地区  方言文化  民居文化 
描述:赣南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发生了赣南的文化事象都应视作客家文化。与闽西、粤东相比、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富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
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赣南采茶戏之艺术特色
作者:卢致苑 曾荣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山茶花  艺术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艺术  客家先民  南部山区  消除疲劳 
描述:等道具,边唱边舞,便形成了采茶灯,或叫"茶篮灯"。茶农们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的时候,以民间灯彩的形式,走村串户、自娱自乐。赣南采茶戏正是在"采茶歌"、"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赣南土生土长的有着丰富客家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地方剧种。它以载歌载舞、诙谐幽默、丑行见长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从异化策略角度看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翻译
作者:陈艺琳  期号:第85期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菜  异化翻译 
描述:赣州作为"客家摇篮"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州客家饮食文化有着其独具魅力的特色,客家菜肴名的文本翻译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相关方面的翻译研究却不多。因客家文化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本文试从异化翻译角度研究赣州客家菜肴名的英文翻译,以期完善客家饮食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