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城区将新建三座大桥沙石大桥、武陵大桥跨章江客家大桥跨贡江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刘友春 记者朱俊兴) 10月31日,记者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赣州中心城区将分别在章江、贡江上新建沙石大桥、武陵大桥、客家大桥三座大桥。目前,三座大桥的方案设计已完成招标。
据了解,沙石大桥起于章江新区红都大道与赣康路交叉口,沿赣康路跨章江至323国道,线路全长约1.12公里,规划桥
-
“客家山歌可向海外推荐”美中上海友好协会副秘书长陈光硕昨来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东江时报讯 (记者刘倩)在市外事侨务局、市海外交流协会邀请下,美中上海友好协会副秘书长、美国国际中华奇人奇艺交流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中华榜书会会长、广州市侨联顾问陈光硕昨日来我市参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63岁的陈光硕是广东梅州市人,上世纪70年代前往美国后积极参与组织中美华人、华侨开展文化艺术交
-
“进城养老”是新客家大难题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首席评论
SHOUXIPINGLUN
□林 洁
“80后”迈入了结婚生育的高峰,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赡养的重担,当育儿压力一并来临时,接老人进城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据本地媒体报道,眼下越来越多的老人随着外出打工的儿女“进城养老”,可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乏人关注。
-
客家文化架桥梁 梅台合作展新篇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
作者:范琛 柯鸿海 罗伟章 刘海祥 张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新竣工的世界客都大道。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一批嘉应州(今梅州市)居民携家带口,乘船下韩江,经汕头、厦门、澎湖等地,最终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登陆,成为最早迁徙至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数百年间,客家人在祖国宝岛台湾辛勤耕作,筚路蓝缕,繁衍子孙。如今,梅州台湾两地的客家人隔海相望,道不尽的依旧
-
刘湲交响音诗《土楼回响》和声技法研究
-
作者:成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回响》 和弦结构 和声逻辑 调式调性 全息 功能与色彩
-
描述:响乐。”1并且音乐理论界也开始了对该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本文就是在论述这部作品和声技法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使和声与中国民族化音乐完美结合,从而对“和声民族化”的问题提供一些可接受的、可借鉴
-
丘逢甲诗“沧海”意象研究
-
作者:任聪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丘逢甲 台湾 意象 沧海 《岭云海日楼诗钞》
-
描述:得到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丁旭辉认为丘逢甲通过“虬髯客”、“尉佗”、“仓海君”和“郑成功”四个意象抒写他“建立台湾成为独立岛国”的乌托邦理想。本文从史实出发,批驳了上述观点,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即丘逢甲没有“独立台湾”之志,“虬髯客”等意象寄托着他的爱国之心与收复台湾的夙愿,并表现出其浓郁的英雄情结。
-
江西信丰境内两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张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研究 比较 类推 声华韵
-
描述:致的情况下存在某些较显著的差别;与梅县话的共同点多于与南昌话的共同点;铁石口客家方言接近客籍话,西牛客家方言接近本地话。揭示其中一些特殊语音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古来母字在今细音前读[t]是古音的遗留
-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研究
-
作者:吴水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疍民 水环境 文化历程 文化景观
-
描述:统说明疍民文化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是发挥地理学在区域性和综合性方面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深入探讨疍民文化发展的历史空间过程;重点在于系统梳理疍民文化景观,揭示疍民文化形成与环境、陆上
-
明清永定客家土楼的美学研究
-
作者:刘存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建筑功能 明清时期 客家文化 美学思想
-
描述:画论的相关知识,对明清时期的土楼建筑进行一次系统的美学分析,论文除绪言摄领全篇,提出论题与纲目以外,其余五章围绕一个“美”字展开:第一章是概述,对土楼的分布、类型、功能作一较为直观的论述;第二章说明
-
曾文忠绘画艺术之研究
-
作者:郭谦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文忠 水彩画 客家文化 反美浓水库运动 校园壁画
-
描述:,後來更投入大型壁畫的創作。除了在技法上融合了水彩與油畫特性的壓克力媒材特性之外,更配合地方特色與學校,展現其鼓吹在地文化發展的壁畫作品,與推廣美術教育合而為一的貢獻。曾氏繪畫作品的主要題材始終圍繞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