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羊城晚报>  “进城养老”是新客家大难题

“进城养老”是新客家大难题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2版:时评;政闻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挂接】

【全文】

首席评论

SHOUXIPINGLUN

□林 洁

“80后”迈入了结婚生育的高峰,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赡养的重担,当育儿压力一并来临时,接老人进城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据本地媒体报道,眼下越来越多的老人随着外出打工的儿女“进城养老”,可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乏人关注。

过去的5月,有两件事值得一同思之: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而每三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外来人口。而在相邻的深圳,接连发生两起老人跳楼的惨剧,追索缘由,都与“老人进城”有直接的联系。

近年,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在珠三角扎根。一直以来,政府部门、研究者及媒体对“新客家”的工作、住房及子女读书等等关注颇多,但对新客家“父母进城”却较少涉及。

广东省预计到2015年底,将有近13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80后”迈入了结婚生育的高峰,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赡养的重担,当育儿压力一并来临时,接老人进城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或许老人们也想进城。“含饴弄孙”是中国式家庭的幸福标准之一,他们早早就做好了这种准备。甚至于如果孙辈出生,老人没有被请进城,留在乡下的老人将面对舆论的压力,谁也不愿背上“被儿女嫌弃”的闲言碎语。

然而,进城之后,问题可能接踵而至。

首当其冲的,是老人与一个城市的磨合。从天气到语言,从居住环境到交通设施,摆在老人面前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六七十年的岁月和阅历,在一些进城老人看来,都没有临老了要学习适应的东西多。这与一个新生儿的学习不同,白发一族学习力与适应力的必然下降,会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而朋友圈的从破到立,更是老人最终能不能适应城市生活的关键因素。

可这依然不是最艰难的。更困扰老人的,还在于他们与一个新家庭的磨合。过去,都是一个新媳妇嫁进婆家,如今却往往是老人来到一个全新的小家庭,外加“80后”个性突出,火星撞地球恐难避免。更何况,资讯发达让新爸妈的育儿观念与老人天差地别,而老人难免固守传统的育儿方法。每日斗法,往往两方都“伤痕累累”。

最深层次的,是文化的磨合。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中,老人往往感觉“被歧视”;内地文化与广东文化的交锋里,老人又常常“很受伤”。从卫生习惯到饮食方式,进城老人在文化隔阂中日益积累着各种情绪,最后可能就被家庭矛盾的引线点燃。

可以预见,“进城养老”将会是新客家群落的头等难题。

问题是,就目前来讲,国内多数城市似乎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做足准备。大家的思维依然停留在“老人进城凑孙”的临时现象上。“进城养老”的相应软硬件配套几乎都是空白。

养老大军已到达或在路上,是时候思考一下了。

林 洁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