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以闽西苏区为例(1928—1934)
-
作者:袁年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产主义教育 客家文化 革命教育 闽西革命根据地
-
描述:。所以,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闽西地区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活动,其实质就是它所承载的外来文化与闽西传统文化之间互相冲撞与互相融合的过程。 闽西地区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客家先民在长期辗转、耕植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在1928—1934年间的闽西苏区教育,作为一项革命内容,它抛弃了传统客家文化的教育模式以及五四运动后教育知识分子的气息,在古老的闽西大地上,仿照苏俄的教育模式,全面实施共产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展开大规模的共产主义教育的革命活动。其间,土地革命时期闽西苏区教育面临着两种文化类型的冲撞与融合:一是它本身所承载的以阶级斗争观为核心、服务于当时革命战争需要的共产主义文化;另一是以儒家思想、宗族观念为核心的传统客家文化。这两者属于两种完全不同质的文化类型。对于古老的闽西社会而言,前者纯粹属于天外来物。 在土地革命前期,闽西苏区教育由于严重地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理的约束作用,在过于依赖政权的同时也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规律与意义,所以从一开始起苏区教育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里,各项教育工作举步艰难。同时,教育工作的困境也给当时的苏维埃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闽西苏区教育所遭到的最为明显的挫折是从它的“强迫教育”开始的。早在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就确立了“强迫教育”的方针政策,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越强迫群众越反感,反而入学人数减少,使普及教育工作遭受挫折。”其实,当时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仅是苏区教育矛盾中的冰山一角,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改造在前期的教育工作更是困难重重。1928至1931年间的闽西苏区的教育,在两种文化的激烈交锋中处于低迷的状态。探究其因,关键在于忽视了教育所面对的文化现实;同时对于政权的过于依赖,无疑也会造成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在反向认同的过程中,闽西苏区教育首次面对了当时的文化现实,注意到了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在具体的各项工作中利用和改造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因子,进一步强化了共产主义的文化理念,科学、有效地引导了人们文化心理的转型,闽西苏区教育进入了迅速的时期。这一切为社会的整体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期的过程中,苏区教育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充分地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利用山歌、三字经、四字经等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深化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闽西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崇尚忠义”、“团结进取”等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改造与利用,并融入了苏区文化的特质当中。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得到了长足进展,封闭的客家山民开始用自己朴素的思维和语言接受了“共产主义”这位天外来客。 苏区教育作为无产阶级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手段,一旦融入闽西社会的传统文化之中,便承担起了深化和改造文化心理的社会责任。尽管苏区的教育一直在土地与政权的庇护下展开进行的,但是它在与传统文化的互相冲撞中,经历过了自我磨合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现实文化土壤的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形成与成熟,进一步巩固了苏区文化的主流地位,并对当时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尽管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以后,由这场革命主导的苏区社会却永远无法回到以往的历史轨道上了。阶级意识的纵向冲击,国家、民主等意识观念的无限延伸,这种种的一切,愈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示着这场教育革命的一些顽强性的结构特征。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笔者从苏区教育与区域文化、苏区教育与苏维埃政权以及苏区教育与革命战争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与社会的内在互动规律,重点探讨了教育与社会的矛盾以及教育在矛盾的旋涡中的种种行为,总结出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所启示和借鉴。
-
赣东北客语语音研究
-
作者:聂国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东北 客语 语音 语音比较 语音接触与演变
-
描述:北客家方言语音与其原居地闽西、粤东北客家方言语音以及赣东北本地吴方言语音进行比较归纳,考察赣东北客家方言语音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变异,重在揭示赣东北客家方言语音的基本面貌。同时,对其产生的变异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其演变的动因,并就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
[2005-07-03] 他信:兼有潮州客家優點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他說,潮州話和中國普通話他都會說幾句,特別是能順利地從一數到十。他稱讚潮州市容整潔,人民的精神面貌飽滿,此次到潮州收穫頗豐,令他流連忘返,如果不是公務繁忙的話,他很想在故鄉多呆幾天。晚上7點半,他信總理一行參觀了潮州陶瓷城、潮州濱江長廊等,隨後乘專機回國。
此外,6月30日上午,潮州市與泰國曼
-
客家大佬重逢天府之国
-
作者:张永和 张开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0月中旬,世界客属组织秘书长、印尼客属总公会创会会长吴能彬率100多位印尼华人,参加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会长、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重逢。两人都十分热心客属事业,乡亲加本家,见面格外亲。$$5年前,吴伯雄回到祖籍地闽西永定县,并在恳亲大会上发表演讲,表达了台湾客家人反分
-
客家:中国民俗中的“宗亲孤岛”现象
-
作者:夏德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精神特质 方言岛 族群涵化 文化传承
-
描述:了“宗亲孤岛”的现象成因,介绍了迁徙状况和区域分布。通过对客家的拓垦史、经济生活方式、民风习俗等的阐述,探讨了“宗亲孤岛”的优秀精神特质。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改革,客家族群特色日趋式微。文章分析了客家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探讨了客家复兴与重建的重要意义及契机,并对复兴与重建的途径提出了思考。
-
[2005-03-15] 《世界客家傑出人物大辭典》徵稿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辭典望年內出版
據負責主編這部大辭典的客家人謝文欽介紹,大辭典有望於年內出版。據英國BBC電台所作調查,全世界的客家人超過1億2千萬,除有近億人聚居在閩、粵、贛及南方各省外,還有數千萬人僑居在全世界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近代史上,客家人名人輩出,包括孫中山、廖仲凱、朱德、鄧小平、葉劍英、胡
-
客家商群崛起东莞
-
作者:彭纪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客家地区,“学而优则仕”一直是先祖对后辈的教诲,而读书出头也成为历史上客家人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历近2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依靠敏锐、诚实、勤劳的传统,越来越多客家人走上从商的道路。在东莞,通过资本以及乡谊联系,客家商人正抱团大踏步进入制造、零售、运输、回收等产业中。 $$据了解,目前活跃于
-
客话音韵论
-
作者:项梦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研究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方言地理学
-
描述: 非官话东南方言 南方型(吴、闽、客、粤) ——南部方言 本文讨论的对象客家话属于南部方言的一种,其音韵特征为:(1)底层调位具有阳上调(包含部分古
-
[2005-11-10] 弘揚客家精神 促進經濟合作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人向來愛國愛鄉,團結友愛,吃苦耐勞,勤儉創業,熱情好客,好學上進,堅忍不拔,開拓進取。到目前,香港客家人口約有125萬之多,是香港社會不容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
客家人具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客家精神,源遠流長,世代相傳。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客家人不屈不撓,輾轉遷移,求得了生存、繁
-
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
-
作者:刘胜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栗方言 客家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比较研究
-
描述:地区的确存在大量客家移民的后裔。为上栗方言确实受到过客家方言的影响找到了事实依据。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客赣方言的概况;其次从三个方面证明了上栗方言归属于赣方言,只是受到了客家方言的影响;接着整理出了上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