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3)
学位论文(206)
期刊(103)
会议论文(4)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73)
学位论文 (206)
期刊 (103)
会议论文 (4)
视频 (4)
按年份分组
2015(4)
2014(244)
2013(60)
2012(46)
2010(56)
2008(18)
2007(18)
2006(19)
2004(13)
198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1)
香港文汇报(111)
梅州日报(43)
澳门日报(40)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
華岡文科學報(1)
源流(1)
中国戏剧(1)
今日中国(中文版)(1)
中国出版(1)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书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雁洋镇桥溪村宝庆居“诗书礼乐” 松口镇南下村张榕轩故居“虎踞龙蟠” 雁洋镇桥溪村继善楼“法肃询严” 隆文镇岩前村秉彝庄“名扬中国;和气恒集” 梅县城东镇玉水村垂裕楼“天伦乐事”书卷装饰 梅县程江镇铁炉潭村庆云庐的书卷装饰  图文∕朱迪光
裕華展台客家文化銷新竹良品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裕華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余國春(右五)及新竹縣縣長邱鏡淳帶領一眾嘉賓剪綵。 香港文匯報訊 由台灣新竹縣與裕華國貨合辦的「台灣良品在新竹——客家文化及良品展」活動,昨日起在裕華國貨彌敦道總店盛大展開,展示新竹的客家風情、優良產品及科技成就。 余國春邱鏡淳朱曦等主禮 活動開幕
客家文化節論壇聚兩岸學者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屬總會舉辦2012客家文化節,余鵬春(左一)、梁亮勝(左二)等試食客家菜。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清麗)香港廣東客屬社團聯合總會舉辦「2012客家文化節」,重點項目之一
客家蛋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明山 从我们的客家祖先起,代代相传,都爱吃蛋皮。 这蛋皮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首先,得调好原料:取鲜鸡蛋数枚,去壳,红薯粉适量,加上食盐、味精少许,用器皿装好,以清水调成糊状。然后生火热锅,待锅底发烫时,再下食油,在锅的底部凹处均匀地洒上油后,乘着火势,就可用勺子将调制好的原料顺着
客家竹灯盏
作者:钟明山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根柱子八根梁,中间一口小水塘,小水塘面上放稗草,稗草面上放毫光。”这是一个客家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谜语,其谜底即是灯盏。 如今,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灯具,世上已难见了,只有在博物馆或有的农村老宅尚保存那么一两盏。智慧灵巧的客家祖先,以篾片和竹节作为框架,在上面搁置一个小铁碗,碗内筛上明油
番薯——客家人的 主杂粮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物产] 客家人历来以大米为主食。但客家地区山高水冷、日照时间短、土地瘠薄,加上耕作技术落后、小农生产经营体制制约等原因,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如遇上水旱灾害或严重病虫害,甚至失收。每年生产的稻谷除种子、赋税后,所剩无几。为了解决主粮不足问题,大家便开垦山坡地种植番薯、芋、豆、玉米、
旧时客家打醮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旧时每年每村都有热闹的打醮场景。为了解乡村打醮实况,笔者曾拜访了武平县中堡芳洋村的周维光老先生(1944年生),下面主要根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 旧时打醮一年两次,第一次在上春(春天),称祈福;第二次为秋冬,称还福。芳洋村一年打醮的日期是正月十六日和十一月十六日。因为定
食、喝与“肚渴”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客家人的饮食用语往往不用“喝”或“饮”字,而是用“食”代替,比如食水、食茶、食酒、食粥等;口渴时,纵使嘴干舌燥,客家人也用“肚渴”一语来表达,“渴”与“肚”实乃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 同样,我们还是从语言避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旧时,客家人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倘若每日能够食上米
連城客家古事猶在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培田村 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連城,是千年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所在。這裡創造了「九廳十八井」的培田古民居,完整保存了明清古建的雅韻,當地人自豪地稱其為「民間宮」。 僅有13.4平方公里的培田村,密集分佈著30幢明清大宅,21座祠堂,6座書院,4處庵廟道觀,沿著一條千米古街組成它特
客家女性参与志愿服务学习之研究:以六堆文化研究学会为例
作者:邱敏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间社团  客家妇女  服务学习  志愿服务 
描述:務學習又如何影響著她們的一生,更進一步了解學會在客家運動中的存在的意義。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瞭解社團法人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的組織、文化和精神內涵;學會成立之後,客家文化的研究工作是否有效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