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番薯——客家人的 主杂粮

番薯——客家人的 主杂粮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8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21030

【全文挂接】

【全文】

[物产]

客家人历来以大米为主食。但客家地区山高水冷、日照时间短、土地瘠薄,加上耕作技术落后、小农生产经营体制制约等原因,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如遇上水旱灾害或严重病虫害,甚至失收。每年生产的稻谷除种子、赋税后,所剩无几。为了解决主粮不足问题,大家便开垦山坡地种植番薯、芋、豆、玉米、粟类作杂粮,其中把番薯当作主要杂粮,家家户户均较大面积种植,让几多客家人平安度过饥荒岁月。

番薯,又名甘薯、红薯、红苕、地瓜,原产热带美洲,大家把外国引进的东西加上“番”字,故称番薯。番薯粗生易管,耐旱、耐碱,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薯达3000多斤,含丰富的淀粉,且味道甜美,营养价值高。鲜薯置于阴凉处,覆盖上干净的草木灰,贮存三四个月非但不会霉烂,且口感愈加甜蜜。还可以把它加工成番薯干、番薯片、番薯丝、番薯粉、番薯粉丝等,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番薯或番薯制品。

番薯的食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把原条鲜薯洗净后直接置于锅内蒸或煮。将番薯洗净削皮切块与大米一起煮番薯饭、煲番薯粥,既新鲜又省米。纯薯块煲烂后放点糖,加点姜丝,具清热、解暑、通便之功效。在山地上挖个坑,埋上几条番薯,覆盖薄薄的沙土,再在上面点燃柴火,煨出的番薯与用炭火烤的烤番薯,异曲同工,都具特殊的薯香,令人越吃越想吃。把鲜薯擂磨成浆,沉淀成薯粉,再加工成粉皮或薯粉丝,嫩滑可口。番薯通过切片、煮、蒸、晒几道工序,加工成红薯干、乌薯干,是上山劳作携带干粮的首选,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此外,番薯还可以生吃,选择鲜嫩的红心番薯,洗净削皮,直接生吃,既解饥又解渴。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推广良种,实行科学种田,水稻连年丰收,家家户户粮食自给有余,再也不会因缺粮而发愁。作为传统的主要杂粮番薯,被人们加工成各种旅游休闲的美味小吃,受到游客的青睐,身价倍增。(冯锡煌辑)

3 0
相关文章